前言

流民是指在战乱和饥荒的时候人们的流动称之为流民,自发的开始流动大多都是为了谋生存或者是逃避赋税等等。古代社会中流民的成分是十分复杂的,包括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但是始终都是以农民为主体。受到自然或者是政治、经济上的因素开始被迫远离家乡,这并不是古代政府的初心也是不愿意接受的开始不同程度的行政干预。

流民的问题在古代一直存在,因为古代的中国是以农业为主要社会生产职业,这也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能够稳定巩固的基础,而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民一生的勤劳一旦遇到战乱、灾害等各种原因不得不面临生存危机,最后不得已走上了迁徙的道路,如果流走仍然没有得到生存就可能发生封建王朝最不想看到的场景:农民起义推翻政权建立新的政权。

于是乎这种隐藏在王朝下的因素就需要尽快的消除,如何解决流民问题是历朝历代统治者所头疼的问题,不同的朝代也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于是乎形成了各个朝代独特的救助方案,同时流民也对各自的时代产生了多方面的社会影响。在明代来看从朱元璋建立大明国开始流民问题始终就没有解决,一直到明朝灭亡也是流民起义所推动的。

明朝刚开始的时候结束了元代的战乱局面,开始逐渐的恢复因为战乱所破坏的经济,整个社会开始了稳定和恢复发展时期,统治者开始了一系列的重农措施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从而想要稳定国家的发展。在统治者进行政策开始的时候流民问题就已经慢慢的出现,但是前期的流民问题因为统治者处理的措施得当并没有得到像中后期那样严重。

一、流民形成的原因

我国自然灾害是十分频繁的,特别是在古代封建时期人们的生产力不足以及人们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对于自然灾害并没有很好的认识对其存敬畏之心。而且在明代的时候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是十分高的,根据记载明朝发生了一千多次自然灾害,有灾必有荒,灾荒的发生必然会有农业的生产造成破坏,农业一旦减产就带来赋税上的影响,像在灾害特别严重的情况下人们根本无力交粮交税,必然就成为流民寻求生活出路。

从行政机构上来中央的政府是不断地完善的,从明代开始就形成了本朝完善的行政管理系统,古代社会中也存在很多的清官好官,当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的时候官员常常上书皇帝帮助减轻人民的负担,但是也有官员压榨百姓想要从百姓之中获得利益导致百姓开始为了讨生存开始不断地向各地逃窜。面对灾荒严重的时候人民常常开始流亡成为社会的不法分子,危害社会治安。

明代社会中更多的饥荒严重的时候官员根本没有任何的同情之心往往上报给皇帝的言辞都是人民安居乐业一片祥和的景象。但是实际上的情况来看却是人民十分贫穷根本没有任何食物往往只能吃树皮草根。但是官员竟然没有任何的同情之心不把人民生活的状况上报给皇帝,在明代社会中饥荒严重化程度上在于地方官员的失职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明代朱元璋因为自身农民出身对于贪官污吏是十分痛恨的,但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管制体制下根本无法的完全的消除。

《明太宗实录》记载:山西蒲州、稷山等县岁歉民饥,人们采蒺藜,掘蒲根以食,而有司徵赋甚急,上闻之恻然,命户部遣官驰驿赈济,其布政司及所属郡县官,蔽不以闻者,悉械送京论罪”

二、政府对于流民的处置

明中期的时候流民已经开始大量的增多,政府的压力也是不断地加大,这一时期朝廷政府的救济手段已经完全的不适用。而且在这个时期朝政腐败带来了很多的吏治上的救治不从心,大量的流民仍然无法得到救济,久而久之这些流民成为了摧毁明王朝的重要力量。到了明后期的时候为了防止流民的产生每当大的灾害发生政府就采用减税的政策来治理,或者是进行赈济鼓励富豪地主能够出售赈济。

《明英宗实录》记载:“地方灾重岁用不给,请令山西听,缺知印承差之纳银者,不候役满起送赴部,各处军民、客商、仕宦子孙之纳银者冠带荣身,阴阳医生僧道之纳银者免考授官。

这就说明了政府能够在自身财力不足的情况下采取社会救济还能够给流民一定的工作进行社会上的稳定。客观的说政府能够在发生饥荒或者是流民的时候能够积极的探索解决的办法,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并不如意。明中后期不仅自然灾害频发也带来了政治上的危机,大量的流民开始出现,虽然政府在努力的解决但是吏治败坏的问题也终究没有成功的将流民问题解决彻底。

结论

流民问题一直存在在古代的封建王朝之中而且随着中国历史的不断推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流民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最终成为了摇动明王朝根基。在中国的古代流民形成的原因无外乎是自然天灾与人祸的影响。在当时社会生产力下,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是十分脆弱的,自保能力几乎是没有。而且地方上的官员往往为了自己的官位不将自己真是情况给皇帝汇报这就导致了流民程度再度加剧。

面对流民政府都会积极的进行措施进行应对,主要是进行减税赈济,而且发挥社会民间的人士重要作用。明朝社会经济一旦开始发展明朝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开始了追逐利益的风气,生活糜烂带来了吏治腐败,社会内部矛盾重重对于人们的剥削更加的残酷导致了很多的人走上了流民之路。

参考文献:

《明太宗实录》

《明英宗实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