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两个非常重要的主张,正是由于这两个主张,才使得秦国和六国有了不同的外交方式。其中,跟这两个主张有关的历史人物就是苏秦和张仪。两人提出的时间有先后,面对的外部环境也不一样,虽然两人是各自为各自的主张服务,不过两人曾经好同学好朋友,所以两人的关系在历史上也是一段佳话。

合纵作为战国时期一个重要思想,出现的外部环境跟连横是有区别的,仅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看出,合就是合作,纵是指方向,合纵也就是纵向合作。合纵是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外交手段,并且当合纵出现之后,合纵就一直延续到战国结束。由此可见,合纵战略思想拥有极强的生命力。

连横,从字面意思上看,连就是连接,也是指的合作,横就是横向。主要使用者是秦国,秦国将连横作为打破合纵的一个重要办法,并且连横也延续到了战国结束。由此可见,有合纵就会有连横,两者是相互促成的。

一、合纵的产生以及影响

合纵是苏秦提出的,苏秦这个人早年比较悲催,接连去了四个国家,都没有受到重用,但是苏秦一直坚持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他一直研读兵法,并自认为找到了适合当时的一种战略,也就是他向燕国提出的合纵。合纵虽然是由苏秦提出,但是苏秦并不是凭空想象的,他是根据当时的现实提出的。

在七国当中,当属秦国最为强大,并且秦国常常入侵其他国家,在这些战争当中,秦国有的赢了,有的输了,但是不论结果怎样,大部分秦国参与的战争,几乎都是秦国主动挑事,所以其它六国常常受到秦国的欺负,但是仅凭一个国家的力量是对付不了强大的秦国。尤其经历国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已经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强盗国家,对任何国家的土地都有觊觎之心。

面对秦国到处挑事的现实,六国常常感到烦恼,但是又没有什么具体可行的办法,所以一边忍受秦国的欺负,一边独自进行还击。其实,在秦惠文王上位之后,魏国和韩国成为秦国欺负频数最多的两个国家,因为这两个国家离着秦国很近,又是分裂晋国的小国,土地面积较秦国小,秦国的主要进攻方向是东方,而韩国和魏国正好处在秦国的东部,因此这两个国家必然成为秦国常常欺负的对象。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国家不受秦国欺负,楚国也常常跟秦国打仗,只要是靠着秦国的国家,都曾经受到秦国的挑衅。

齐国和燕国虽然不临近秦国,但是也都惧怕秦国的威风,尤其是燕国,燕国是一个北部小国,远离秦国,却时常受到齐国和赵国的进攻,所以燕国最不理想的政绩就是外交。苏秦的到来,使得燕国的外交变得高大上起来,苏秦向赵王称可以联合赵国齐国。燕王一听当然很高兴,因为跟赵国齐国合作有两个好处,一是提高了燕国的外交政绩,二是使得齐国赵国减少对燕国的进攻。

《史记》记载:愿大王与赵纵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苏秦下一个去的是赵国,但是苏秦没有首先提到燕国,而是提到了韩国和魏国,称魏国和韩国是隔开赵国和秦国的天然屏障,目前韩魏时常受到秦国入侵,一旦被攻破,那么赵国就必然会成为秦国的下一个目标。到时候赵国就自身难保了。听到了这一番话,赵王很是震惊,他立刻问该怎么办。于是苏秦将联合韩魏抗秦主张提了出来,并且将天下局势说给赵王听,认为联合燕国和齐国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国家都与赵国接壤,一旦赵国受到秦国的威胁,那么可以评价外交要求这些国家出兵相救。于是赵王听从了意见。

最后,苏秦凭借以十当一的做法联合了六国,促成了六国合纵。之所以成为合纵,是因为从地理上看,六国的方向大致是南北方向,就是纵向,并且六国是合作关系,因此成为合纵。合纵在战国拥有重大影响,在合纵开始之后的15年内,秦国不敢东进。

合纵不见使得想燕国这样的小国有了依靠,也使得楚国这样的大国有了更多的朋友。合纵既然是一种战略,所以也有弊端,在合纵的过程中,需要各国牺牲一些个人利益,也就是六国之间应该互相减少矛盾,不过合纵也仅仅是暂时缓解了六国之间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六国的隔阂,这也是为何合纵会失败的原因之一。

二、连横的提出以及影响

连横的提出是针对合纵,如果没有合纵,那么连横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所以连横的提出时间要晚于合纵。连横是由张仪提出的,他早年也很落魄,这一点跟苏秦有些类似,最终仍然坚持靠着嘴巴谋生。张仪本来想投靠苏秦,但是却被苏秦设计到了秦国,后来张仪才明白苏秦的用心,苏秦想用张仪劝阻秦国东进。张仪答应了一段时间,但是张仪并非等闲之辈,他本有一腔抱负,怎能忍者不发,于是在忍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将连横的计谋告诉了秦王。

连横的内容很简单,秦国首先跟六国中任何一个国家联盟,然后使得该国打破合纵约定,转而跟秦国联盟。秦国最后的结果就达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一是打破了六国合纵的盟约,二是使得秦国不再受到孤立。例如张仪首先找的是魏国,之所以首先找魏国,原因有二,一是秦魏之前就有战争,魏国被秦国打败过,所以魏国惧怕秦国;二是魏国是合纵联盟国之一,如果魏国被拉出合纵联盟,那么合纵联盟将会失败。最后,在张仪软硬兼施的情况之下,魏国被成功拉拢,成为第一个离开合纵联盟的国家,由此,合纵联盟宣告失败。

总结

作为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战术,合纵和连横都是具有使用价值的,都是提出者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提出的具体解决办法,也都行之有效。合纵的提出,是有利于六国的,六国合,则秦国不敢进攻六国,六国不合,则六国直接陷入秦国的威胁之下。同时,六国是代表了弱国,秦国是代表了强国,弱国只有联盟才能抵抗强国。不过合纵有一个缺点,就是忽视了六国之间的矛盾,六国之间必然有矛盾,合纵是消除解决不掉的。当秦国不再进攻六国,那么矛盾就会转化,六国和秦国的矛盾就会成为次要矛盾,六国之间的矛盾就会成为主要矛盾。所以,最后合纵失败,部分原因是六国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连横的提出非常巧妙,也很容易执行,因为秦国连横的对象只有一个,只要跟六国中的任何国家联盟,那么合纵将不攻自破。而合纵需要六国共同联盟才有效,所以相对来说,连横更加巧妙,也更容易实现。之所以说更容易实现,除了合作的国家数量少之外,还有六国之间是有嫌隙的,秦国只需要利用这些嫌隙,并且软硬兼施,那么就可以完成连横。连横最终成功了,主要原因是连横更加容易实现。

合纵和连横作为七国的对外交往方式之一,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充分说明了战国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很容易形成多种思想或者战术,所以战国为合纵和连横孕育出了独一无二的环境。

参考文献:

《史记》

《战国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