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东北野战军的发展过程。截止1948年秋天,也就是辽沈战役之前,东北野战军的总兵力已经发展到了102万人。在四大野战军中,东北野战军的兵力最多。在同一时期,西北野战军的兵力只有不到8万人。双方的差距10倍以上,同样都是野战军,双方的兵力为何差距这么大呢?认真的说,西北野战军在各方面非常不容易。

首先,我们聊聊野战军这个称呼。1937年,日本军队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我国进入了全面抗战的艰苦阶段。当时,为了团结一切力量抗战,各地的红军部队开始接收改编。其中,北方的红军部队改编为第八路军,虽然后来改为了第18集团军,但百姓们仍然俗称为八路军。南方的红军部队,改编为新四军。起初,八路军下辖了3个师,再加上陕北留守的部队,总计5万余人。南方的新四军,下辖了4个支队,总兵力1万余人。但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无论是新四军,还是八路军,都取得了巨大的战果。

各个部队都消灭了大量的日伪军,缴获了众多的武器和物资,建立了大片的抗战根据地。与此同时,自身的兵力数量逐步增加。八路军在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建立了大片的根据地,例如晋察冀根据地、晋冀鲁豫根据地等等。截止抗战胜利之前,八路军总兵力达到了90多万人。新四军则在江苏、安徽以及南方部分地区,建立了大片的根据地,截止抗战胜利之前,新四军总兵力达到了26万多人,下辖了7个师。截止1946年夏天,战争爆发之前我们的军队下辖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总计130多万人,南京方面的的兵力,则达到了430多万。

1946年,战争爆发以后,八路军、新四军的番号开始先后停止使用,出现解放军这个名称。起初,并没有野战军的说法,而是被称为各个地区的野战部队,例如中原地区地区野战部队、华东地区野战部队等等时间进入了1947年,各地的野战部队开始进行集中,抽调精锐力量组成了机动作战部队,从而进行大规模的全面反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四大野战军先后建立,分别是: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其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西北野战军的总兵力最少。在西北野战军建立之初,总计只有26000多人。

西北野战军在陕北留守部队的基础上建立而来,认真的说,各个野战军的各种物资,基本上完全依靠各个根据地供应。由于各地区的财力物力差距明显,直接影响了各个野战军的兵力发展。在四大野战军中,中原野战军原本有12万多人。但是千里挺进大别山之后,由于遭到了几十万敌军的围堵和封锁,再加上战役之后得不到新兵补充。在最困难的时候,中原野战军只剩下了5万多官兵。东北野战军的兵力最多,堪称了百万雄师。截止1948年秋天辽沈战役之前,东北野战军的总兵力已经发展到了102万人。

那么,为何东北野战军的发展这么快呢?第一,东北地区的资源非常丰富,耕地肥沃、充足,粮食产量很高,有能力供应大兵团的消耗。第二,东北野战军始终控制了大片的根据地,由于根据地位于后方。东北野战军几乎不用担心后方的威胁,能够抽调各方面的人力物力。在这方面的条件上,其他三个野战军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我们看一下西北野战军的具体情况,截止1947年冬天,西北野战军的兵力为4万多人。截止1948年秋天,西北野战军的兵力为7万多人,不到东北野战军的10%,双方的差距明显。

那么,西北野战军的兵力为何发展缓慢呢?并非西野的官兵们不勇敢,也不是各级指挥员不英明,关键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西北地区的土地非常贫瘠,人口和粮食产量都很有限。由于人力物力有限,依靠西北地区,根本无力供养大部队。在西北野战军进攻陕北榆林的过程中,一个县的群众踊跃捐粮,也只能满足部队3天食用。

一旦在几天之内攻不下来,就必须撤退了。进攻宝鸡的过程中,西北野战军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南京方面派遣了30多万军队,占领了西北大片地区。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北野战军一直没有可靠的后方,因此,无论是粮食补给,还是新兵补充,都面临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相互影响,直接影响了西北野战军的兵力发展。西北野战军攻克宝鸡以后,缴获了足够全军使用2年的物资,这让全军官兵都非常高兴。

但是由于敌军增援速度非常快,西北野战军不得不提前撤退。截止1949年2月,三大战役结束之后,西北野战军的兵力发展到了15万多人。从四个野战军的兵力来说,仍然是兵力最少的一个。按照各个野战军的认为分配,西北野战军需要解放辽阔的西北地区,包括了陕西、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区。

由于西北野战军的兵力不足,很难分散到各个各地。在这样的情况下,1949年4月,华北野战部队下辖的第18兵团、第19兵团,划入了第一野战军编制(西北野战军已经改编为第一野战军)。截止这个时候,第一野战军的兵力才超过了30万。所以说,西北野战军的兵力少,主要是西北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共同造成的。关于各个野战军发展的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