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网络不所不及,无孔不入的社会中,我们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我们的孩子能有健康的成长环境,能有健康的人格与品行?在孩子还在校园里的时候,除了在家中我们做好父母应尽责任,做孩子成长的守护人,最大的希望就是学校能给孩子们足够的知识和品格教育,让他们远离成人社会和网络社会里的负面影响。

但是10月10日,发生在桂林阳朔镇某中学运动会开幕式上,多名女生集体跳撩衣舞的视频,让我们心寒不已。我们心寒的并不是孩子们的跳舞行为,而是这件事发生的原因,以及事件发生后学校的回应。

事件曝光后,学校校长在应对媒体时说,这个舞蹈网上很多,网络流行舞蹈,同学们是模仿,而老师在审查的时候,学生撩衣服的尺度不大。

初中的孩子,他们身体上长大了不少,但在心智上,依然是完全意义上的孩子。发生这样的事情,学校的教育者工作者竟然没有更多的反思,竟然是简单说孩子在模仿网络。一副事不关己的心态,这是才是让我们最心寒的地方。

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在二战后创作了长篇小说《麦田守望者》,有这样一段描写,小说的主角霍顿告诉他的妹妹,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看着孩子们在田里游戏,他们四处乱跑,而我就站在混账的悬崖边上,有孩子冲过来的时候我让他回去,我就站在那儿。

当孩子冲到悬崖边的时候,麦田守望者就要让孩子回去。在学校里,老师应该是孩子们成长的“守望者”。

教育工作者没有守望之心,就没有教育的初心,不担守望之责,就是最大的失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