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人就特别容易有间歇性焦虑。

看着日历还有两张纸就翻到底儿了,想想自己这一年没啥大成就,反倒是快被公司榨干了。

健康奉献给了无偿加班,时间上交给了领导和报告,最后赚的大半月薪都进了房东的兜里。要是没有周末那两天休息,外加和朋友喝的那顿释压酒,真怕自己缓不过来。

说白了,上班就是成年人的一场身体与心理的修行。全员生活的都不容易,今年尤其。种种压力只增不减,再加上疫情导致所有人事业计划一键清零。

2020,因为工作而抑郁的年轻人更多了。

上个月随手一刷微博,就瞅见一条新闻。99年的男孩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而在地铁站晕倒,女友急忙赶到时,小伙子还强撑着挤出微笑说没事儿,最后实在忍不住才扑进女友怀里崩溃大哭。

今年的数据显示,现在全球有大约3.5亿抑郁症患者。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是因为生活节奏快,负担重,压力大而导致的。

甚至还有专门的一个细分叫职场抑郁症,它可能源于每一个工作不顺心的瞬间:

被上司训、被同事排挤、被公司裁员、迟迟得不到应得的升职,又或者是在你彻夜加班后,公司连个加班费都不报给你,还觉得理所应当。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察觉这种情绪什么时候就找上了自己。

十一期间我和学妹见了一面。她现在在一家外企实习。实习工资不少,可一个人也要做三个人的活。

公司全员不是比赛加班,而是不得不加班。每天2、3点才能回家,和合租的室友永远碰不上面。

半夜四点还能收到老板发来的批评邮件,全篇严肃大写字母的那种。劈头盖脸一顿骂,说她数据没做好,说她给的文件不及时,说干不了这个活你就趁早走人。

八天的假期,其实就是变相居家办公,算下来硬生生的只给放了2天。

好不容易抽空回家一趟,面对的就是家人催婚和唠叨。最后在饭桌上说急了,她只能拍筷子哭着说:“我连养自己的时间都快没了,就不能让我喘口气么!”

还有奇妙的好朋友,小高。原来她在北京一家通信国企工作,今年因为老公的工作调动,俩人就一起去到杭州生活。

杭州没有适合她的岗位,只能彻底换岗找工作。之前她在北京原本月薪1W,现在直接从0做起,工资只有3千。

薪资低了不少,工作压力和原来相比只增不减。周一到周五雷打不动的按下闹铃,踏上一个多小时的通勤路,到达工位的同时,处理不完的工作和上司不分时间的嘱咐永远都在等着她。

虽说杭州消费没有北京高,但她和老公要交房贷、要生活。每天想到这些事儿,小高就愁的睡不着觉,头发哐哐掉,一抓一大把。

现在的成年人心里最堵得慌的那块地儿,就是为了生存二字。

有工作的不敢换工作,再不开心也只能撑住,生怕哪天再来个意外。而剩下那部分就是因为疫情而失业的年轻人,心里遭受的苦只能敲碎了咽下去,怎么可能和家人倾诉。

本身去年我同学十月交了辞职信,准备过完春节再找工作。结果赶上新冠,到现在都还在家里待业。

还有疫情最严重那段时间,我同学被裁员了。从今年3月到现在,面试到三轮的工作机会有十几个,可就是没人和他说恭喜你。

这个月他房子到期,所有事情就像个看不见底的浪,一下子都涌了过来。前段时间去医院做了个心理检测,医生说她已经有轻度抑郁的症状了。

那天他和我说,这两天北京的天气异常的好,蓝天白云晴空万里,可他看着天气越好反而越伤心。

在这个秋天和冬天过渡的时期里,路上吹过的冷风到了公司还是迟迟缓不过来,咬牙坚持也变得不太容易。

也不清楚,现在还能经历沙丁鱼罐头般的公共交通、无意义的会议,加班到深夜吞咽着快餐到底是不是件值得开心的事。

我只知道最近因为工作而哭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只求明年能看到点希望,希望这段时间在深夜埋在枕头上哭的那些人,没白哭。

头图/ 阿仁Aaren

插图 / 网络

「今晚22:22的报时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