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科创板我们一起梳理一下铂力特,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工业级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客户提供金属增材制造与再制造技术全套解决方案,业务涵盖金属3D打印设备的研发及生产、金属3D打印定制化产品服务、金属3D打印原材料的研发及生产、金属3D打印工艺设计开发及相关技术服务(含金属3D打印定制化工程软件的开发等),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金属3D打印产业生态链,整体实力在国内外金属增材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航空航天领域的零部件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是增材制造发挥的重要舞台。公司客户覆盖航空工业、航发集团、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等军工集团,收入占比超过50%,公司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市场优势将成为公司未来增长的重要动力。此外,公司下游客户也包括通信、电器、轨道交通等高端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

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采用与传统减材制造技术(对原材料去除、切削、组装的加工模式)完全相反的逐层叠加材料的方式,通过软件分层离散和数控成型系统,利用激光束、热熔喷嘴等方式将金属粉末、陶瓷粉末、塑料、细胞组织等特殊材料进行逐层堆积黏结,最终叠加成型,制造出与相应数字模型完全一致的三维物理实体模型的制造方法。

3D打印通过对材料处理并逐层叠加进行生产,大大降低了制造的复杂度,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便可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使生产制造得以向更广的生产人群范围延伸。作为制造业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3D打印将对传统的工艺流程、生产线、工厂模式、产业链组合产生深刻影响。

增材制造技术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上游涵盖三维扫描设备、三维软件、增材制造原材料类及3D打印设备零部件制造等企业;中游则以3D打印设备生产厂商为主,大多亦提供打印服务业务及原材料供应,在整个产业链占据主导地位;下游应用主要集中于航空航天、医疗、消费电子、汽车等领域。

增材制造打印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3D建模工具和原材料。其中,3D建模工具包括3D建模软件、3D建模扫描仪和3D模型数据平台。原材料主要包括金属增材制造材料、无机非金属增材制造材料、有机高分子增材制造材料以及生物增材制造材料。

产业链中游的增材制造设备是牵动增材制造行业发展的关键之一。按照专业度分类,增材制造设备可分为成形尺寸小、速度慢、精度低的桌面级打印机和成形尺寸大、速度快、精度高的工业打印机。与桌面级打印机市场相比,工业级打印机技术壁垒高,资本投入大。

据Wohlers Associates发布的Wohlers Report 2020,增材制造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消费品/电子、医疗/牙科领域、能源等诸多领域,上述行业在增材制造整体应用领域的份额占比合计超过70%。截至2019年工业中使用3D打印最多的行业是汽车工业,占比为16.4%;消费领域/电子领域和航空航天则紧随其后,分别为15.4%和14.7%。

在航空航天领域,3D打印技术缩短了新型航天装备及零部件的研发周期,满足轻量化需求,减少应力集中,增加使用寿命,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制造成本。在汽车工业领域,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于研发环节的试验模型和功能性原型制造。在医疗领域,3D打印技术科应用在个性化假体制造和结构复杂的医疗器械制品上,如多孔结构的髋关节等;在消费品领域,3D打印主要集中用于产品设计和开发环节,助力实现各种复杂设计的模型制作,赋予设计师更多的自由,使得产品设计水平大幅提升。

据Wohlers Report 2020,从1993到2012年3D打印市场受制于低性能和狭窄的应用领域,一直发展低迷。2012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首次突破20亿美元,随后得益于3D打印机性能提升、应用范围拓展,3D打印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Wohlers Report 2020,全球增材制造产值(包括产品和服务)从2012年的22.8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18.6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为26.73%。

在金属3D打印产业方面,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较大,根据Wohlers Report 2020,2012-2019年金属3D打印设备销售量从202台增长至2327台,年均复合增速41.79%。

根据德勤发布的《2019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报告,全球3D打印市场正从塑料打印转向金属打印。塑料适合用于制作原型和某些最终零件,但3D打印机应以价值万亿美元的金属零件制造市场为目标。

据Wohlers Report 2020,从2019年地区增材制造设备装机量分布格局看,北美、亚太、欧洲为全球最主要市场,其中中国大陆装机量占比达10.8%,位于全球第二,略高于日本的9.3%,但大幅低于美国的34.4%。

我国增材制造行业相对欧美国家起步较晚,目前仍存在产业化不足,高端金属材料紧缺等短板,但近年来行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据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统计,2015-2017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超过30%,到2017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已超过100亿元,35家联盟重点企业总产值达32.4亿元,比2016年的23.09亿元增加近10亿元,同比增长40.3%,高于全球增速近20个百分点。工信部等部门2017年印发的《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年销售收入预计超过200亿元,年增速在30%以上。

一、3D打印龙头

铂力特2012年铂力特公司组建了独立的研发团队,研发方向包含金属3D打印工艺、材料、设备等方面;2015年公司SLM设备面向市场销售;2016年铂力特自主研发机型涵盖激光熔融、激光修复,双激光、四激光等多种形工艺和成形技术,铂力特突破钨合金、铜合金打印工艺;2018年铂力特与空客签订金属增材制造联合研发协议;2019年铂力特科创板上市。

二、业务分析

2016-2019年,营业收入由1.66亿元增长至3.22亿元,复合增长率24.71%,19年同比增长10.38%,2020H1实现营收同比下降39.72%至0.64亿元;归母净利润由0.31亿元增长至0.74亿元,复合增长率33.65%,19年同比增长29.88%,2020H1实现归母净利润-0.0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由0.226亿元增长至0.48亿元,复合增长率22.67%,19年同比增长25.65%,2020H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1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0.11亿元、0.26 亿元、-0.32 亿元、0.44 亿元,19年同比增长237.81%,2020H1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0.14亿元。

分产品来看,2019年3D打印设备及配件(自研)实现营收同比增长9.25%至0.79亿元,占比24.61%,毛利率增加0.30pp至49.03%;3D打印定制化产品实现营收同比增长42.23%至1.74亿元,占比54.13%,毛利率增加2.90pp至59.04%;3D打印原材料实现营收同比下降17.37%至964.09万元,占比3.00%,毛利率减少7.21pp至28.28%;3D打印技术服务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71.47%至888.87万元,占比2.76%,毛利率增加2.19pp至92.85%;代理销售设备及配件实现营收同比下降37.80%至4985.70万元,占比15.50%,毛利率减少0.10pp至18.22%。

分行业来看,2019年航空航天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1.95%至2.02亿元,占比62.79%,毛利率增加3.37pp至56.25%;工业机械实现营收同比下降21.69%至0.60亿元,占比18.71%,毛利率35.65%;科研院所实现营收4329.61万元,占比13.46%,毛利率增加19.81pp至55.57%;医疗研究实现营收同比下降12.11%至632.64万元,占比1.97%,毛利率减少12.06pp至16.25%;汽车制造实现营收同比下降88.41%至25.38万元,占比0.08%,毛利率减少40.07pp至-8.34%;电子工业实现营收同比增长43.84%至315.43万元,占比0.98%,毛利率减少21.94pp至18.48%;其他实现营收同比下降27.23%至650.86万元,占比2.02%,毛利率减少10.40pp至15.07%。

2019年前五大客户实现营收1.36亿元,占比42.20%,前五大客户实现营收5443.05万元,占比16.92%。

三、核心指标

2016年-2019年,毛利率由42.94%提高至50.27%;期间费用率17年降至低点13.71%,18年上涨至17.94%,19年略微回落至17.8%,其中销售费用率由5.7%上涨至6.45%,管理费用率17年降至低点7.62%,随后逐年上涨至11.21%,财务费用率维持在为波动,其中18年上涨至高点2.34%;利润率由17.28%提高至23.18%,加权ROE17年降至低点10.69%,18年回升至15.59%,19年下降至10.88%。

四、杜邦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由图和数据可知,16、17、19年净资产收益率维持在10%,18年净资产收益率提高至阶段高点15.59%主要是由于利润率的提高以及权益乘数上涨至阶段高点。

看点:

3D 打印在小批量、定制化、复杂结构成形方面优势明显,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公司作为国内较早从事3D打印的企业之一,技术和客户优势突出;随着下游航空航天和高端制造领域的高速发展,公司成长有望加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