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罪行的揭露与控诉一直在进行。在西方世界,奥斯维辛、卡廷森林、巴丹死亡行军都是西方人耳熟能详的惨剧。这些暴行让西方人感到震撼,也让西方人了解战俘和犹太人在二战中的悲惨遭遇。

作为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军队在中国战场上的种种暴行,长久以来却被日本右翼势力刻意掩盖,“南京大屠杀”等事件在1997年之前的西方世界鲜为人知,但纸永远包不住火,日本人千方百计掩盖的“南京大屠杀”事实在1997年终于被广泛曝光,日本当局也为此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指责。

1997年,一个名叫张纯如的中华儿女勇敢的用详实的史料和血淋淋的真相把日军的暴行摆在了全世界人民面前,这些事实在西方社会掀起了对日本军队暴行的热烈讨论,也深深地刺痛了那些顽固的军国主义分子。张纯如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她遭受了日本顽固分子各种各样的威胁恐吓,有些右翼极端分子甚至以张纯如的生命安全作为威胁。

张纯如出身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父母是美国大学的教授。在如此优越的家庭条件下,张纯如的求学之路也是非常顺利,她也在学校结识了自己的丈夫。毕业之后,张纯如从事文化方面的工作。如果按照这个轨迹走下去,张纯如将会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中平静地走完自己的一生。而当时张纯如也是这么打算的,直到参观了那次改变了她一生的展览。

1994年,加州举办了一次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展览,张纯如本是带着好奇心前去参观的。张纯如的祖父是国民党的爱国将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和日本人进行过直接战斗。所以张纯如自己在儿时就多次听长辈讲述过日本人在南京的暴行,但毕竟年代久远,当时年幼的张纯如也并未放在心上。

当张纯如亲眼看到那一张张充满血腥黑白照片,看到那些中国男人被当木头一样的砍去,看到那些老人和孩子被日军肆意的用刀挑枪杀,看到那些女人被毫无人性的日本人摧残。张纯如心头涌起了各种各样感觉。在这些强烈感觉中有恶心,有震撼,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中华儿女看到同胞被残害的深刻悲痛。

参观完展览回到家后,张纯如的情绪久久难以平复。张纯如经过考察发现,绝大多数美国人对日军在中国战场的暴行都是一无所知的。为了那些无辜惨死的同胞,为了让那些受难的灵魂,她毅然决定要写一本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书。她要为自己的同胞伸张正义,让南京城内的30万亡灵得到抚慰。历史不能被遗忘。要让全世界都看到日军的罪行,这一强烈又坚定的想法在张纯如的脑海里不断萦绕。

做出决定后,张纯如就马上投入了这项事业之中。其实查找几十年前的历史资料是非常辛苦的,张纯如起初在美国各地奔波,在多个图书馆和博物馆找到了一些关于二战中国史的资料,张纯如发现这些资料是远远不够的。要真正了解在南京发生的事情,就必须得去那场人间惨案的发生地——南京。

张纯如到达中国后,马上展开了相关的资料寻找工作。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成为她去得最多的地方。通过纪念馆馆长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帮助,张纯如找到了很多亲身经历过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老人。

采访时,张纯如对细节十分考究,她有不理解的都会马上问清楚。虽然听不懂老人的南京方言,但是她怕错过关键事件,都会把这些话录下来。通过对这些老人的采访,张纯如记录了大量史实和许多事件的细节。

在南京酷热的夏季,张纯如坚持在采访完亲历者后马上组织整理相关的资料,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让张纯如对南京的夜晚习以为常。整理这些充满着血腥和苦痛的文字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而张纯如还是不畏折磨,让自己完全融入到当时的情景中,因为她要真正的体会那些亲历者的痛苦。

长期沉浸在负面信息中会摧残人的心灵,让人产生恶心、抑郁等不良反应。这些文字让张纯如倍感压力,她常常被血淋淋的史实气得发抖,在深夜里失眠噩梦,身体消瘦掉发。但要为同胞伸张正义的使命感还是让她日复一日地坚持了下去。

除了采访国内的亲历者,张纯如在南京查找资料时,还发现了许多外国友人在南京屠杀发生时,无私帮助普通中国人的义举。如德国商人拉贝的义举也被张纯如记录下来,拉贝的手写日记是外国人记录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铁证。为了找到这本日记,张纯如也是费尽心血,终于在拉贝先生的侄女那里找到了那部宝贵的日记。

除了《拉贝日记》,魏特琳女士的日记和其他外国友人的记录都被张纯如找了出来。不仅如此,张纯如还找到了许多参加南京屠杀的日本老兵,通过采访和通信等方式获得了日本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在张纯如近三年的辛苦整理下。1997年,张纯如用英文撰写的《南京大屠杀》一书正式在美国出版。起初,张纯如对这部书的出名是不抱希望的,她只想尽力为中国人发声,出名也不是她写这本书的初心。

出乎意料的是,《南京大屠杀》这本书却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当时许多美国主流媒体都大幅度的报道了南京大屠杀的情况,这本书也迅速成为美国的畅销书之一。无数的美国人被那段历史所感染所触动。关于南京屠杀事件的讨论也成了那段时期美国的热点话题。

因为如实揭露日军暴行,张纯如遭到了日本右翼势力的嫉恨。日本右翼分子开始频繁寄出威胁信件和拨打骚扰电话,就算张纯如不断地换地址和号码也无法摆脱这种骚扰和威胁,甚至她还收到了一封带子弹的信件。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和丈夫不受骚扰,张纯如对自己的家人几乎闭口不提。

持续不断地骚扰让张纯如备受压力,最终在一个美国的荒郊野岭,这个为南京30万冤魂伸张正义的女子,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年仅36岁的生命。

张纯如是真正的勇士,在人生最青春的年纪,她没有去追逐金钱和沉溺于爱情。而是努力勇敢地为中国人发声,她值得每一位中国人铭记。

参考文献:《拉贝日记》、《南京大屠杀》

张纯如这本《南京大屠杀》详细记载了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2月侵华日军在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反人类罪行,也是关于“南京大屠杀”最权威、最完整、最还原事实的一本书。为了完成这本书,张纯如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一个36岁风华正茂的生命。

想要充分了解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种种罪行,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是必读之作,点击下方链接可进行购买。

(本文作者并非是专业卖书 ,而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在充分了解到张纯如的事迹后,只是单纯的觉得国人有必要深度了解一下南京大屠杀,了解一下当年日本在南京犯下的滔天大罪,仅此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