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的人,就是要做到无为。什么是无为?在每个人的心里,可能对它的认识都不同。有的人认为,无为就是一种境界,只有达到了这个境界的人,才能真正知道什么是无为。

也有的人认为,什么都不做,才是无为。因为不做,所以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这与“无为”的本意非常契合。更有人认为,无为是一种“道”的体现,只有真正修道的人,才知道它的具体涵义。

那么,什么是“无为”?那么,就让本文与大家来揭开“无为”的奥秘。

喜欢打坐的人,都希望自己进入定中。因为在那种情况下,连自己的思想都“静止”了,不但不思考,身体也不会有任何动作。整个人处于一种“恍兮惚兮”的状态。

《道德经》中对于道的诠释,就是“恍兮惚兮”。只要一个人能达到恍兮惚兮的状态,那么,他就与道的特点保持一致。而道,就是无为的。

但是对于打坐的人来说,无为是要经常保持的一种状态。虽然入定后确实什么都不做了,但是一个人除了打坐,还要生活,还要工作,甚至还要学习。那么这个还是会进入“有为”的状态。

无为是一个人长期要保持的一种状态,所以打坐入定属于特殊情况。不能算普遍的那种无为。

但是,我们可以从打坐的这种状态中,可以得知一种结果。

真正的打坐,是让一个人克制自己的各种杂念。这个世间,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杂念。为了生活,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为了某一种情感,不停地思考,不停地追寻着人生的意义。

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各种杂念。

打坐之所以备受人们的喜爱,就是因为打坐能让一个人克制杂念,甚至排除各种杂念,让思想达到某种程度的清净,甚至达到完全没有杂念的入定状态。

众所周知,打坐是一种修行。真正的修行,就是要将打坐时出现的各种状态,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当中去。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让自己保持打坐的排除杂念,甚至没有杂念的状态。

那一旦这样做了,那么他在平时,思想只会越来越清净。当不打坐时,也能进入到那种入定时的无杂念状态。在这个时候,即便遇到事情,他的杂念也不会有。

也就是说,打坐时,没有杂念的无为状态,已经完全被他运用到生活中来了。在任何时候,他都能保持无为的状态。

这种状态,与他打坐时的绝对入定,绝对没有心念的状态还是有区别的。

当事情发生时,他知道事情在发生;当别人说什么时,他知道别人在说什么;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时,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而在打坐时,心思完全沉浸在打坐入定中,对于外物,几乎是不知晓,甚至完全不知晓的。

也就是说,真正的无为,其实是一种没有杂念的状态。遇到事情不动心起念,心中总是保持一种淡定、从容的状态。

那么,只要你在平时也能达到这种状态,你也就是无为的,也就是进入了《道德经》中说的“道”中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