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山東省科技廳統一策劃,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東營7市成立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科技創新聯盟,聚力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科技創新資源共享、科技成果轉化,集聚7市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創新創業共同體、龍頭企業、技術轉移轉化、創投等科技創新要素加速向企業集聚,爲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省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省會經濟圈科技創新聯盟將聚焦八大任務,重點圍繞支撐省十強產業、高端產業、前沿產業發展。

提升濟南輻射帶動能力。打造“科創濟南”,加快提升省會城市首位度。推動建設成爲國家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市引領都市圈、以都市圈帶動經濟圈發展,加快同城化進程。

優化省會經濟圈產業生態。突出省“十強”產業,加強省級統籌,引導7市錯位協同發展。濟南市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高端裝備製造、醫療醫養醫藥等產業集羣;培育半導體材料產業集羣,建設寬禁帶半導體研發總部,推動碳化硅等新材料產業發展;依託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主導國家超級計算互聯網建設,打造“中國算谷”。淄博市重點發展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化學新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陶琉文化創意等產業集羣。泰安市重點發展建材新材料、精品旅遊等產業集羣。德州市重點發展康養體育、現代高效農業、硅材料等產業集羣。聊城市重點發展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醫養健康、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綠色化工、紡織服裝、文化旅遊、現代高效農業等九大產業。濱州市重點發展高端鋁新材料、高端紡織新材料等產業集羣,推進中國“鋁谷”建設。東營市重點發展高端石化、橡膠、石油裝備、有色金屬、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現代高效農業、文化旅遊等產業集羣,着力建設國家綠色循環能源石化基地、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態保護示範區和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建立利益分享機制,探索“雙向飛地”“異地孵化”“共管園區”等跨區域產業合作新模式。

共享科技創新資源。加快重大創新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推進中國科學院濟南科創城、中國科學院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等建設,形成中科院系資源集聚。淄博市主動對接齊魯科創大走廊,打造“科創+智造”融合發展示範帶。濱州市主動對接京津冀非首都功能疏解,提升渤海科創城、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魏橋國科研究院“一城兩院”“科技+市場”一體化發展功能,建設渤海科創中心,提升黃河三角洲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推動7市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等重點區域設立招商引資、科技成果轉化、投融資服務等合作平臺。發揮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帶動作用,促進聊城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六市產研院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平臺共用,推動各市產業技術研究院融入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佈局,打造具備良好自我發展能力、輻射魯中、魯西地區的綜合性新型研發機構。發揮省技術成果交易中心技術轉移平臺作用,積極推動在六市建設分中心,促進省會經濟圈成果轉移轉化能力提升。

推動科技創新要素加速集聚。發揮7市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創業創新共同體科技創新資源優勢,聚力推動科技創新要素向企業加速集聚,形成涵蓋基礎研究、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的完整創新鏈。

推動科研設施與儀器資源開放共享。鼓勵7市高校、科研院所科研設施與儀器向社會開放,併入網山東省大型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網(平臺)。推動7市“創新券”互通互兌。

推動科技成果與產業快速融合。對接7市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創新創業共同體,打造濟南科技成果轉化“1+6+N”平臺。以省市共建的山東省技術成果交易中心(濟南)“1”爲核心,以科技成果評估鑑定服務、掛牌交易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科技金融服務、園區落地服務、技術經紀業態培育“6”服務爲支撐,服務“N”家7市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創新創業共同體,打造濟南科技成果轉化“1+6+N”平臺服務體系,成爲省級市場統領、區域行業聯動、線上線下互補、公益服務支撐、市場主體運營爲特色的全鏈條式服務體系,打通7市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科研成果向企業輸出的科技成果轉化通道。

搭建網絡共享科技成果資源。構建7市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專業化、市場化的區域技術交易網絡平臺,鏈接7市市場主體,建立科技成果信息聚集機制。推動實現財政資金支持的應用類和基礎研究中具有應用前景的7市高校科技項目成果信息彙集,同時鼓勵非財政資金資助形成的科技成果進行聚集,豐富科技成果信息庫內容。

共建技術轉移的人才隊伍。聯合7市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共建培育一支懂技術、會經營、複合型、高水平、專業化的技術經紀人隊伍,加快推動技術經紀服務行業發展,積極引進、培養技術經理人,打造省會經濟圈區域技術轉移人才培訓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