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歪道道

來源:歪道道(ID:daotmt)

近日,“靳東的老年粉有多瘋狂”登上微博熱搜,引起全民熱議。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近六旬、迷戀“靳東”到近乎瘋狂的阿姨,她自稱和“靳東”一直密切聯繫,“靳東”很喜歡她,不僅公開向她表白,還說要給她五六十萬去買房子。爲了和“靳東”結婚,她選擇奔走外地,放棄現在的老公和家庭。

雖然家人和記者不止一次告訴她這是個騙局,可採訪到最後,這位阿姨仍試圖藉助電視臺的力量幫助自己尋找失聯的“靳東”。

此事上熱搜後,不少喫瓜羣衆看得啼笑皆非,有些諷刺大媽異想天開、有心理疾病,有些則大罵假冒靳東的騙子,感慨老年人太好騙。可一笑了之後,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已經浮現:當老年人學會將年輕時不能滿足的精神需求釋放在互聯網平臺上,反饋他們的卻是滿滿的惡意,這種荒誕的事情還會再次發生嗎?

答案是肯定的,無論是現實還是互聯網世界,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和保護向來漠視。

“迷失”在短視頻:情感寄託、雞湯洗腦、對號入座…

根據QuestMobile發佈的《銀髮人羣洞察報告》顯示,銀髮人羣移動互聯網月人均使用時長,從2017年12月的98小時,增長至2018年12月的118小時,同比增長20.7%,摺合成日常使用時間,也就是每天有將近4個小時在使用互聯網。而且,這個使用時長隨着觸網的老年人越來越多,以及像短視頻這種自帶成癮性的新內容形式迅速下沉,未來只會直線上升。

像上文中所說的大媽,自從迷戀“靳東”後,幾乎每天從早到晚都在看短視頻。

老年人不只刷短視頻,還極其捧場和喜歡互動。抖音和快手這類短視頻中,經常會有“如果你認同這樣的看法,請點個小紅心”,這句話一般對年輕人毫無影響力,可中老年人在每條有這句話的短視頻中都習慣點小紅心。

“假靳東”事件登上熱搜後,有網友跟風吐槽,自己奶奶也下載了抖音極速版,結果刷出來的全是男明星求點贊、求關注,還說要給她發紅包,她不假思索地就信了。

擁有相同困擾的還有張先生,過年回家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的父親完全迷上了抖音。打開他經常瀏覽的視頻,全是一些假借女明星名義求點讚的騙子,而且他還時不時給這些“女明星”打賞,甚至轉錢。當家里人詢問時,他堅持認爲,“人家現在遇到困難,就要用錢幫助人家渡過難關”,怎麼都勸不動。

人到老年,感情貧瘠,但不代表沒有感情需求,短視頻中的噓寒問暖、假意討好,或許比子女偶爾來的關心,更容易成爲一種寄託。

短視頻平臺騙子滋生,不過比騙子更多的是“雞湯”。在知乎上,有一位網友吐槽自己的家庭沒有原來的溫馨氛圍了。起因是媽媽沉迷於短視頻,天天看那種老阿姨講“女人就要對自己好一點”、“更愛自己”的視頻,所以,她現在整天出去旅遊、拍照、唱歌,也不理會對智能手機一竅不通的爸爸了。

老年人刷短視頻還偏愛一些對別人生活評頭品足的農村大媽的土味視頻,將自己的生活代入之後,很多人還會陷於一種自暴自棄的狀態,整天在短視頻中羨慕別人的生活。

但代入感最壞的是碰到挑撥是非。近來,不少人發覺自己的家庭羣裏,很多老一輩在羣裏吐槽自己的兒女不孝順,只會啃老,而細問之下,其實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抖音、快手以及小年糕這類短視頻,慢慢開始流行一些理念,就是養兒養女無用、靠子女不如靠自己、子女都啃老的等等。耳濡目染地,有些老人真的開始覺得自己的兒女不孝,並指指點點。

他們對於子女孝順與否越來越有了一套自己的“標準”,不過節發紅包是不孝,不給買保健品是不孝,甚至不在某K歌平臺給她點贊和評論也是不孝。

沉迷短視頻從來不是年輕人的“專利”,但對於老年人沉迷短視頻,我們總是認爲這沒什麼。

一片空白的“老年人防沉迷系統”

對於老年人羣體,互聯網一直在試圖打開他們的消費市場,不得其果,但另一面同時又極度忽視他們。

淘寶曾以35萬- 40萬年薪欲聘請60歲以上的“淘寶資深用研專員”,用中老年人的視角出發體驗“親情版”手淘產品,愛奇藝也做過以中老年爲主打的短視頻APP,騰訊應用寶增加了“長輩關懷”功能。這都是爲中老年人打造的,可成果甚微。

互聯網商業中,很少有專門爲老年人打造的軟件或平臺。我們看到,00後社交產品層出不窮,引來資本關注,可沒有一款主打老年人社交;針對女性用戶需求的產品不斷湧現,美柚、蜜芽、寶寶樹…可沒有一款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就連他們喜歡刷的抖音,最開始就是定位潮流、定位年輕羣體。

追根究底,互聯網創業基本沒有說是奔着老年用戶去的,去的只是騙子罷了。

比之老年人需求滿足的空白,更空白的是老年人在互聯網世界的保護。回過頭看這幾年,輿論逐漸關注老年人在智能手機時代被拋棄的事實,爲此,手機廠商、互聯網公司只是在努力讓老年人如何更方便地接受互聯網提供服務,從而他們也可以獲得新用戶。

比如華爲、小米、OPPO相繼推出了簡易模式、老年模式、親情守護模式,支持圖標和文字放大、語音讀屏等,遠程守護功能讓監控人遠程刪掉垃圾短信、終止誘騙支付等。再比如,百度、美團、攜程均推出了語音搜索功能,針對操作困難的老年人羣體,首汽約車還推出了代人叫車的功能。

可是,沒有人教這些學會使用智能手機後的老年人怎樣避免互聯網垃圾的誘惑,各大平臺也沒有所謂的“老年人防沉迷系統”。

通常來講,未成年人沉迷或上癮的問題一經爆發,會瞬間引發全民關注,而相同的事情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除了嘲諷,就是不在意。很多人都認爲,老年人的退休生活他們自己做主,反正空閒時間多得是。

其實老年人沉迷短視頻並不是耽不耽誤時間的事情,而是他們正在成爲互聯網陰暗面的“受害者”而不自知,尤其是短視頻,比起直接的財產損失,精神荼毒的危害似乎更嚴重。像“假靳東”事件的黃月(化名),她將希望和感情寄託於“靳東”,現在所有人都告訴她這是假的,絕望之情怕是外人無法理解。

代際衝突被無限放大?

疫情期間,謠言滿天飛,而假借“鍾南山”之名的謠言尤其多。“鍾南山”說煉水銀能長生不老刀槍不入,“鍾南山”說糧食市場要崩潰,“鍾南山”又說喫牛羊肉的蒙古同胞身體好,這些謠言離奇又弱智,但很多老年人總喜歡轉發。更讓年輕人奔潰的是,你同他講道理,他不一定能聽得進去。

謠言相對好解決一些,官方媒體一闢謠,老年人立刻就噤聲了,可是謠言所暴露的理念和思維衝突,在短視頻充斥着越來越多的價值觀輸出之後,反而空前放大了。

我們看到,短視頻已經不是老年人跳跳廣場舞、秀一秀歌技,記錄自己退休生活的平臺了,更多關於兩性、婚姻、孝道等敏感的話題在平臺上被討論,吸引了老年人去觀看。一面,一些看似荒誕的事情背後,大多有自我覺醒的成份在,其實這未嘗不是一種進步,可是另一面,這種自我覺醒又被許多扭曲的價值觀帶偏了。

據一位網友敘述,抖音近來經常給他媽媽推送一些養兒防老、孩子不孝、孩子一味順從的“孝順”視頻。她挨個點贊,挨個下載,還經常發給自己看。他吐槽道,“我就只是想要正正經經的坐下來和我媽講個道理,在她眼裏就是我不孝順了,就是我讀的書都白讀了?”

這種拿着短視頻裏別人的道理來教育自己家裏人的狀況體現在很多方面。

無法說服子女接受中醫中藥的老年人,有些會認爲子女讀太多書讀蠢了,無法讓子女相信營銷號叫囂的盲目愛國精神,也會被認爲是“大逆不道”。

追根究底,短視頻的算法推薦讓很多老年人執着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也因爲他們不懂什麼是算法,不懂什麼是信息繭房,一味地接受同一種理念,就很自然地以爲原來大多數人都是相同的想法,由此,更讓他們深信不疑。與此同時,實際上年輕人也在接受短視頻對價值觀的引導,雙方的衝突和碰撞將更多。

其實到最後,這又重新回到算法有沒有價值觀的問題,可這個問題註定無解。平臺無法靠技術手段杜絕三觀不正的內容產生,人性的弱點照樣會驅使很多牟利者設下防不勝防的騙局。

無奈的是,老年人只會比年輕人更脆弱。

我們正在步入一個嚴峻的老齡化社會,當短視頻漸漸降低了老年人觸網的門檻,他們打開的除了新世界的大門,還有這個亂象叢生的世界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衝擊。

對於青少年我們總是敏感無比,但對於老人在互聯網中的弱勢,我們卻一如既往地麻木,這需要所有人反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