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变幻无穷,短短半年,楼市就像是“变脸”达人一般,几次变脸,不仅房企压力骤增,就连消费者也在饱受“折磨”,毕竟楼市的政策和大家买房息息相关,稍有变动,损失的不仅仅是开发商,消费者也有损失的可能。

房企们正在人人自危的时候,监管部门又来了一记重磅,9月27日,有大行收到通知,监管机构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压降、控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房地产贷款规模。除此之外,有部分银行也发出反馈,个人按揭贷款额度明显紧张,有不少银行开始呼吁,客户办理房贷要提早还款。

虽然有部分大行表示还未收到相关发文,但是近期新增涉房贷款的额度,明显有所压缩。不过对于个人按揭贷款政策,并未调整,也就是说,此轮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调整,主要还是针对房企,个人申请房贷影响并不大。

几经周转,最后还是回到了房企的头上。根据数据显示,在融资新规的影响之下,三季度房企的发债规模,刷新了历史记录,而大部分房企为了应对未来的市场,都在加快储备资金的速度。毕竟此轮涉房贷款压缩,对于房企的影响要远大于个人。

根据最新消息称,目前已经有多家大行新增涉房贷款的占比降到了30%以下。低于30%,这到底是什么水平?2019年全国比重是34%,而今年30%以下,也就是下降了4%左右,但是在前几年的时候,这个占比最高曾接近45%。

虽然目前有大行还未收到正式的文件通知,但是从银行最近的动作来看,楼市政策收紧还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对于此次政策调整,业内人士也表示,一旦压缩房地产开发贷款,银行和房企合作的新楼盘的个人按揭贷款,还是会受到影响。

也就是说,个人按揭并不是全然没有影响,如果对房企的影响太大,那么购房该房企建设的楼盘的购房者,或多或少还是会受到影响。不过如果是二手房申请个人按揭贷款的话,影响并不大。

房贷规模和利率的变化,时刻都在牵动着刚需一族的心,不管是针对谁而变化,对于刚需来说都值得关注。而贝壳数据此前研究了全国39城市9月份的放款周期,平均为39天,而房贷平均放款周期拉长的城市,从原来的13个增加到了18个。

对于此次监管收紧银行涉房贷款的原因,贝壳研究院的分析师表示,银行之所以对涉房贷款规模占比设置上限,是想从金融端降低房地产行业的负债。毕竟房地产行业的负债率,几乎是全国各行业中,最高的一个。

对于此次的消息,外界人士也纷纷猜测,一方面认为这是房价要“下跌”的信号,因为银行压缩贷款,开发商卖房更加困难,房价自然而然就要下降了,不然卖房根本无法获得足够的现金流来支撑。

不过有人对此也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是释放了房价要上涨的趋势,毕竟开发商贷款难度增大,只能通过涨房价来回笼资金,再加上新房的建设速度放缓,市场上的二手房去库存销量明显要增加,不说新房,连二手房的价格都有上涨的可能。

一项政策,被大家解读出来这么多“意思”,究竟哪个才是官方真正想要要表达的“意思”,我们也自相矛盾了。毕竟发展经济很重要,但是扩大内需也很重要,而扩大内需的首要一点就是:增加消费水平。

受到这几次融资新规的影响,不少房企不约而同开始行动,债券融资超预期发行,已经有不少房企这么干了。根据贝壳研究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发行307次,融资规模约为3274亿元,同比大增了14%。

除了监管部门的“要求”严格之外,本身就已经临近年底,银行贷款额度比较紧张,很多银行在年初就制定了综合经营计划,到了年底贷款额度自然会更紧张一些。再加上有个别城市楼市此前有回暖迹象,不少支行半年就用完了全年的个人按揭贷款额度。

疫情期间银行经营压力也比较大,可以看出来,上半年贷款的发放量明显比下半年多,而且在审核方面也更加宽松一些,此前有几个城市出现了首付比例20%也被银行默认了,尽管并没有进行到底,但是期间也有不少人“薅了羊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