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隨着“消費主義”的流行,人們在日常花銷上支出更高了。尤其對有孩子的家庭來說,希望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這就意味着養育成本增加。

許多寶媽覺得,在養育孩子上摳門,會讓他落後同齡人,別人有的我家孩子也要有,甚至更好。

也有的寶媽認爲,要在經濟能力範圍內養育孩子,這樣才能維持家庭穩定正常的運轉,對孩子的心理成長也有好處。

養娃觀念從客觀上來說沒有誰對誰錯,不過都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假精緻”和“真粗糙”帶娃瞭解一下

同事有個大學同學,畢業後在同一個城市工作,結婚後關係也一直很好。不過,兩人在養育孩子上卻天差地別,尤其消費觀出入最大。

兩人都出身一般的工薪家庭,嫁的老公也一樣是工薪族,經濟條件並不算優越,只是日常過得去而已。

同事在養育孩子方面相對節儉,給孩子買奶粉、衣服,都會挑打折的時候去,網站上有優惠活動就喜歡囤貨。

她的同學就完全不同,聲稱任何時候都不該在養孩子這件事上節儉,給孩子買的奶粉還有尿不溼都是國外大品牌,夫妻兩人收入的一大半,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基本沒有存款。

另外,同事幾乎每天都自己做飯,而她的朋友經常帶孩子去餐館喫大餐,生活過得非常精緻,只要孩子說要,大部分都會滿足。

兩人在消費觀念上總出現分歧,爲此還出現過爭吵。

同事認爲她這是“假精緻”,每個月收入幾千,教育孩子消費卻打不住,這種超前消費的習慣非常不好。

同學卻覺得她這樣生活太累,根本不重視孩子培養,以後成不了大器。

兩種教育兩種結果,養出來的娃差異不是一般大

事實上,兩人會有不同的消費觀念,和他們各自成長環境是相關的。

同事的父母本身就比較節儉,雖然也會偶爾滿足她的需求,但都建立在有存款,能保障突發事件的基礎上。

她出嫁時,父母還用多年積蓄陪嫁了一輛好車,這讓她如今在婚姻中也較有底氣。

不過同事的女兒也有羨慕其他孩子的一面,在如今“富養”孩子的大環境下,她認爲父母有些摳門。

同事的同學則從小被富養長大,雖然家庭條件普通,但在喫穿用度和教育上,也還跟得上潮流。

不過她和丈夫勒緊褲腰帶滿足女兒需求,也帶來了一定缺陷。女兒有了攀比心理,花錢大手大腳,完全不知道父母賺錢的難處。

不同的家庭教育觀,會養育不同性格的孩子,其實“假精緻”和“真粗糙”都不合適,於孩子未來的消費觀不利,你是其中哪一種呢?想讓孩子養成正確的消費觀,可以這樣做:

1、 金錢通過勞動獲取

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造成了消費觀念的不同。

但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金錢分配,不必刻意爲了節儉減少必要消費,但也不要無底線索取。告訴孩子可以通過勞動獲得報酬,這纔是他應得的。

2、 花錢心裏要有數

有多大的經濟能力,就進行多大程度上的消費。重要的是,心裏要有數,不要只滿足今天的需求,而不顧及以後的生活。

讓孩子花錢有計劃,這樣他們纔不會被金錢負累。

3、先學會賺錢再享受花錢

花錢總是比賺錢容易,因此在賺錢能力不夠時,不要總是期待消費慾望被滿足。懂得自己需要什麼,就靠努力爭取。

當賺錢的能力達到穩定狀態時,再考慮如何滿足自己的喜好,旅遊也好投資也罷,都算是有意義的花費。

不是每個人都能過上期望的生活,別讓孩子從小被物慾綁架,但也別讓他比別的孩子差太多,否則易產生心理陰影。

學會剋制慾望,努力鍛鍊能力,才更有選擇的自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