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延实

今年是全国脱贫奔小康攻坚决胜之年,怎么巩固发展脱贫成果,确保脱了贫的百.姓不再有返贫之忧?对于各级政.府来说,这是当下重中之重。特别是那些底子太薄、基础差、脱贫本来就很勉强、政.府援助力度大的地区,更要注重保证脱贫成果,保证脱贫不返贫,争取老百.姓的生活有一个更好的改善。对各级政.府来说,的确极为重要。特别是今年疫情大大影响经济的情况下,如何大疫之年确保原来贫困地区不返贫,迫在眉睫。

有些情况,在有些地方的确不是杞人之忧,不是敲敲警钟的问题。笔者日前到了全国第一批脱贫的河南省兰考县走了一走,感触很深。

首先,这样一个当年以穷著称的贫困县,如今变化之大,的确出乎预料。我说的变化,主要是建筑和城市规模,县城到处都是林立的高楼,摩天接踵,一座连一座,在整个河南,这是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一个县。我想,这固然这是兰考百.姓苦干实干的结果,但是这样一个底子极差的县,如果没有国.家的政.策倾斜和特别支持,这个巨大变化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包括兰考百.姓在内的群众,都是心知肚明的。因为兰考不仅底子太差,而且没有任何资源,持续性发展难度极大。

2017年,新华社宣布,兰考摘了贫困帽,这的确值得可喜可贺。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兰考县的领.导,应该做什么?我认为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打牢基础,筑实底子,扩大再生产,争取更大成就,确保再上层楼,用自力更生来回报党和各地兄弟县市的期待。只有如此,才可能应付今后可能发生的灾害。这也是兰考从县里到基层的一个基本想法。

但是,在兰考走走看看,也发现多处让人担忧的地方。比如出了兰考,东西南北都挖了不少大湖。县城西北数千亩造了个金牛湖,县西三百亩造个兰阳湖,县南拆了多个村庄,也造了个什么湖,其实就是一个大坑。县东占地数千亩,也已经挖了两个大坑,也叫什么湖,什么仙霞池,等等,大量土地占用了。出兰考直到黄河边上的坝头,十几公里,你几乎已经很难看到种粮食的土地,大片的都是绿化带。县北朱场以南十多平方公里,国道两侧,稀稀拉拉种了一些树,大部分都是荒草,非常引人注目。

一个本来的穷县,刚刚翻了身,弄这么多风景湖干什么?很多同行者都表示疑问?据说老百.姓对此非常不满。有人说,穷县也要欣赏风景啊,也要改善生活品质啊,听起来好像没错,但仔细一想,这里有问题,怎么觉得与焦裕禄的精神那么不协调。那些田可都是老百.姓口粮田、保命田啊,怎么能造成一座座水坑湖泊呢?县的干.部对湖为何这么大兴趣呢?这里边有问题。

据说这些地方都是焦裕禄和县的领.导们当年带领兰考百.姓引黄灌淤一亩一亩改造出来的良田,那些为改造沙荒盐碱地,县领.导带领百.姓马拉人驮的场面,是全国人.民在《焦裕禄》这部电影上见过的,那些良造田的情景曾经感动了全国。可如今这一座座湖泊占的应该是百.姓的口粮田啊。有的个别湖,风景的确还不错,绿柳成行,煞是好看。但好看归好看,对于这样一个刚刚脱贫的穷县,恐怕第一位的是“要吃饭”,还是要端稳手中的饭碗,不是好看。

对于这些人造景观,老百.姓其实并不买账,据说群众多次向县里反映,因为老百.姓想的还不是观风景,第一位的是巩固脱贫成果,端牢饭碗。反映不见效果,当地老百.姓用顺口溜批.评讽刺说:“县领.导,真是好,不种庄稼光种草。只管挖坑瞎胡闹,早晚再戴贫困帽”。百.姓说的可都是大实话。老百.姓不想别的,想的是端稳手中那碗饭,至于风景好看不好看,那是次要的。“衣食暖才知荣辱”,群众可是刚刚吃饱饭啊。据说这样的湖已经挖了无数个。挖湖成了一种新潮,这听了不禁顿时心里发凉。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一个刚刚脱贫的县,这么急于做景观文章?

地方群众说,啥也不为,因为各级领.导来参观时,这是必走的路,要给领.导一个好印象,为了把表面文章做足做好,好继续提拔升.官啊!如果这样,这里边问题就大了,做好景观文章,那就是政绩啊。这不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吗?今夕何年,还在热衷于搞形式主.义,这不是拿老百.姓的生计当赌注吗?

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的焦裕禄书.记。当时县委长期在破旧平房办公,有的领.导说县中心有一片说湖不像湖的一座大坑,不如填平了盖个县委大院。会.议上焦裕禄立即坚决反.对,他说,兰考老百.姓肚子还吃不饱,你们县委干.部先想到自己的安乐窝,这还像是共.产党人的作风吗?老百.姓会怎么看我们。于是,县委继续住这个破旧的大院,一直到焦裕禄去世都没动,后来延续到改.革开放年代都没有任何变化。

今天我们学习焦裕禄,到底学习什么?我想还是要学习他的这种把人.民冷暖放在一切工作中心的“初心”。如果我们不是学习他的精神精髓,而是忙着为了自己树政绩,打造面.子.工.程,那就违背了人.民利益,那就背弃了党和人.民的期待,更是背离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这真值得兰考今天的干.部三思。

我看,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干.部特别要三思,你这样做到底为什么?说到底,这样一心做政绩的干.部,党和人.民真的不放心啊。因为这样的干.部无论到哪,都会把个人得失看的高于一切。如果焦裕禄活到现在,我想看到这种挖湖造风景的现状,他一定会大声疾呼:还我百.姓的口粮田,不要再拿百.姓生计搞政绩做面子了,面子重要还是百.姓生计重要。刚刚脱贫了的历.史穷县,需要继续奋斗,不是一心搞什么面.子.工.程的时候,况且即使今后富裕了,发展了,也要拒绝那种对百.姓有百害无一利的面.子.工.程,那是万万要不得的,那是要不得的啊。

这种情况,让我联想起两.会时,一位领.导参加河南代.表团分组讨论,一位河南代.表看领.导同志来了,就开始大讲特讲河南中心工作,他说河南中心工作是什么?就是要发展“森林河南、绿色河南”,领.导同志当面表示质疑,在讲话中批.评说,恐怕你要摆正位置,河南可是粮市大省啊,国.家大粮仓啊,如果说河南工作摆在第一位的话,那首先要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为全国人.民端稳这碗饭,因为中.国四分之一的面粉都来自河南。至于种树绿化也很重要,但对河南来说,那还不是第一位的。今天套用这位领.导同志的话,对兰考来说,景观不是第一位的,把老百.姓手里饭碗端牢,眼下是第一位的。怎么做到?只有时时刻刻想着人.民,不要老想着自己升.官,往上爬,为此制.造一些面.子.工.程,是万万不可以的。即使爬上去了,也一定会摔下来,摔得很重。

改.革开放以来,兰考是变了,至少脱贫了,百.姓温饱解决了,但是毋庸置疑,比起沿海地区,比起那些脱贫先走一步的地区,还相差很远很远。有一件事可以证明,那就是已经脱贫的兰考,至今全县百.姓的主要经济支撑依然是靠十几万数十万百.姓外出打工挣来的钱。一个靠“打工经济”为主要支撑的地区,脱贫后时时有返贫的风险,比如像大旱大涝年份,还有今年这样的瘟.疫,你能不能经得住,真值得怀疑哩,考验非常严峻。不知道那些挖湖造景观的县领.导们可曾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危.机和严重性。

一个领.导干.部,一旦处处想到个人升迁提拔,那么对于一个地区的百.姓那是一种灾.难。兰考领.导们这些年时时把“政.治大县”的口号喊得震天价响,且不论政.治大县这个提法多么不严谨,试问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个县,哪一个不是政.治县?你是政.治县,别人是什么县?这句话本身很不科学,经不住推敲。

问题的核心是,我们学习焦裕禄一定要学习他思想的精髓,不是学习皮毛。就是要学习焦书.记不考虑自己一心为百.姓的大情怀,学习他心里时时装着人.民的革.命精神。焦裕禄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是共.产党一心为人.民的精神典范。很多今天的事放在焦裕禄身上那是绝对不会做的。比如,政.府部门花很大力气,搞什么“刷白墙”之类的工程,沿乡村主要线路刷白墙,图个好看,就是典型的面.子.工.程。老百.姓非常反感。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这是对于全国的一种号召,兰考没有山,据百.姓反映,兰考有个地方居然人为堆起了一座象征山的土山,在上边做一个大标语“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这种机械的生搬硬套,离开思想精髓的形式主.义,绝对是毁坏地方经济和党的形象的。

另外,一个刚刚翻身的穷县,为了制.造新闻,硬是搞什么“全县公交免.费”,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投资,不是谁说干都能干的,别说兰考,就是在条件极其优越的深圳、上.海,也要思虑再三。没有钱,怎么办?只有抢摊硬派,把资金分摊在每一个当地企业家身上,本来兰考地方企业捉襟见肘,发展就已经很不容易,应该予以支持保护。这么一弄,结果怨.声.载.道,弄得本来困难的企业不死不活。那些企业家提起来简直想哭。一个政绩思维恶.果很多的,如果成为主流思维,对一个穷县来说,是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的。如果任凭这种现像发展下去,老百.姓对返贫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

对待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面多次严厉批.评这种危害人.民利益的坏作风,特别严厉批.评过“刷白墙干.部”,今年一月,中.央台专门播出《聚焦脱贫》节目,严肃批.评了安徽阜阳的“刷白墙事.件”,阜阳这次刷白墙工程花费财政资金799万元。“刷白墙式脱贫”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针对这种极其败坏的作风,2019年8月,《求是》杂.志发表《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特别批.评指出:有的摘帽县存在撤摊子、歇歇脚,转移重心,更换频道的问题,所谓换频道,就是书.记县长急着动一下职务,脱贫的群众收入不增反而下降。领.导人还特别批.评:有的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像花钱“刷白墙”,又不能吃又不能穿,搞这些无用功,浪费国.家的钱,把主要精力花在了绣花功夫上。有的县急着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忙着搞庆功铺张浪费。这样对党和人.民极不负责。

文章的论述,可谓一阵见血,指出了问题要害。今年受瘟.疫灾害的影响,工.农业生产损失都不会小,国.家又号召全国人.民要与铺张浪费作斗.争,杜绝各种浪费国.家资产的不良行为。

我认为,兰考各级领.导都应该认认真真地学习这些文章和讲话。你挖那么多大湖,把老百.姓大片的口粮田变成荒田,目的只为自己升.官,就完全违背了使命要求,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待。这不是浪费问题,简直是人.民的犯罪。这种现象必须得到最有效的制止,否则,人.民担心的返贫情况一旦发生,那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大的负担。各级干.部,都应该深刻反思,三思而行。如果你是一门心思升.官,我告诉你,这样的官升上去,也会被人.民拉下来,因为,民.意不可违!(本文系曾延实同志授权独家首发新军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