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張燕 | 北京報道

“平均一天賣一個億,預計今年全島銷售可達300億,很快離島免稅可能做到1000億!”9月底的一次公開活動上,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沈丹陽如是介紹海南離島免稅的銷售情況。

將離島免稅做到1000億,沈丹陽這樣說並非無的放矢。根據海口海關近日公佈的數據,2020年10月1日至8日,海口海關共監管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金額10.4億元、旅客14.68萬人次、件數99.89萬件;同比分別增長148.7%、43.9%、97.2%。日均消費達到了1.3億。

所謂的“免稅”,指的是免徵包括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等稅種。目前,我國對服裝和美容產品等進口消費品平均徵收6.9%的稅,對高端化妝品徵收15%的稅。對於一些奢侈品,例如香水和手錶,綜合徵稅超過30%。購買免稅商品,意味着要比購買一般貿易商品更加便宜。

今年以來,新冠疫情的突然襲擊悄然改變了國內免稅市場:沉寂多年的免稅牌照審批打開了大門,離島免稅購物的額度一再提升,市內免稅店遍地開花。境外消費的萎縮帶來的消費迴流猶如一劑強心針,爲國內的免稅市場帶來了新的生機。

新政刺激,離島免稅風光一時無兩

與機場略顯逼仄的免稅櫃檯相比,位於海棠灣的三亞國際免稅城帶來的購物體驗無疑要更好。這座斥資50億元打造的鋼筋“海棠花”有12萬平方米,大小相當於19個標準足球場,是全球最大的單體免稅店。

“這裏更像一個購物商場。化妝品的櫃檯空間更大,奢侈品也有專門的門店。最關鍵的是,這裏不僅有新款,而且貨品還齊全。” 剛剛結束海南度假的張媛媛這樣和記者描述在三亞國際免稅城購物的體驗。自己使用加上幫朋友購買,張媛媛此次在三亞一共消費了近3萬元。

價格優勢是促使張媛媛購物的主要因素。她告訴記者,與普通的百貨專櫃相比,三亞國際免稅城的商品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基本等同於專櫃價格的78折左右。比如她購買的CPB(肌膚之鑰)粉霜,專櫃價格是2300元一瓶,而三亞國際免稅城的價格只要1646元,還可以使用一張200元的優惠券。算下來等於打了6.3折。此外,她還購買了三個Dior的老花氣墊。該款氣墊目前在大部分專櫃已經斷貨,三亞免稅購物城不僅有貨,而且價格也要更優惠。

據張媛媛描述,國慶假期期間,三亞國際免稅城內的人流可謂川流不息,部分櫃檯和門店門口甚至排起了長隊。“大部分來之前很明顯已經做了功課,排隊的品牌都是優惠力度大一些的,有一些價格差異沒那麼明顯的品牌要冷清得多。”張媛媛說。

包括三亞國際免稅城在內,目前海南省內共有4家離島免稅店。離島免稅店採用“店內付款、機場提貨”的運營模式,面向離開海南本島但不離境的旅客,付款和提貨均發生在島內。此外,海南還公佈了離島補購政策。即只要有半年內的海南離島信息的免稅品購買記錄,消費者就可以在線上官方商城以免稅價格下單,貨品則直接郵寄到家。

對於像張媛媛這樣的遊客而言,優惠的價格、方便、舒適的購物體驗以及豐富的產品都是吸引他們專程來海南購物的因素。其中更重要的,是今年7月1日起執行的離島免稅政策帶來的更高的購物限額。

6月29日,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發佈《關於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的公告》。根據公告內容,海南省免稅購物額度從每年每人3萬元提高至10萬元;離島免稅商品品種由38種增至45種;取消單件商品8000元免稅限額規定。

“過去我都是自己回國或者朋友回國從機場的日上免稅店購買,單人單次購買不能超過8000元。有時候不小心買多了,還得現場找別的顧客湊單。”張媛媛說,海南免稅的新政策正是吸引她此次前來海南度假的主要原因。

《中國經濟週刊》根據海口海關公佈的數據梳理得出,從今年7月1日新政實施至10月8日,近100天的時間裏,海南離島免稅一共賣了96.7億元。而在今年前6個月,海南離島免稅購物的銷售總額只有74億。

牌照競爭,中國中免一家獨大局面或被打破

離島免稅銷售額激增,背後最大的贏家無疑是中國旅遊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601888.SH,中國中免)。

10月12日下午,中國中免發佈了前三季度業績快報。公告顯示:前三季度營收爲351.38億元,同比下降2.81%;淨利爲31.64億元,同比下降24.93%。

受疫情影響,中國中免第一季度銷售下降,導致了前三季度營收、淨利的雙雙下滑。但第二季度就已經有明顯復甦,實現正增長,同比上漲幅度爲5.4%,達到116.73億元。第三季度的業績增長更加明顯。公告顯示,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58.2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97%,實現淨利潤22.3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1.90%。

中國中免之所以能快速復甦,海南免稅購物的增長功不可沒。中國中免在公告中指出,公司2020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主要是受7月1日海南離島免稅新政實施的影響,公司離島免稅業務同比實現較大幅度增長,特別是毛利率較高的奢侈品箱包、腕錶和貴重珠寶的銷售同比大幅增長。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瞭解到,目前海南省內營業的四家免稅店都由中國中免運營。即使在今年上半年收購海南免稅之前,海南免稅運營的免稅店也長期依賴中國中免的供應鏈。

“免稅商品與有稅商品不同,除了運營和管理能力,供應鏈的建立是開展免稅商品運營的最大挑戰。”一位免稅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免稅店裏能賣什麼,賣多少錢,一方面需要政策的允許,另一方面要看品牌商的配合程度。在國內免稅市場,多年來的“一家獨大”讓中國中免擁有和更多和品牌談判的話語權,也是目前國內唯一具有完成免稅商品供應鏈的供應商。

“對比一下國內其它的免稅店,三亞免稅的貨品更齊全,這本身就是中免的優勢。一般情況下品牌其實並不願意將免稅和一般貨品混淆,擾亂價格。事實上,其它幾家免稅運營商或多或少也要依靠中國中免的供應鏈進貨。”上述人士說。

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放免稅牌照以來,過去20年國內一共發放了10張免稅牌照。其中,中國中免是唯一一家可以在全國範圍內經營免稅業務的牌照運營商。與此同時,它還擁有着國內免稅消費最大的兩個空港免稅店——位於北京和上海機場的日上免稅行。多家機構出具的研報顯示,在今年6月收購海南免稅後,中國中免的市場佔有率已經接近於90%。

這種局面正在被打破。

6月9日,王府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859.SH 王府井)獲批了一張新的免稅牌照。這是自2011年海南免稅拿到牌照之後,國內免稅市場再一次新增免稅牌照,這讓很多公司看到了分一杯羹的可能性。上海百聯股份、長春歐亞集團、武漢中百集團等多家公司相繼發佈公告宣佈啓動牌照申請。下半年,海南省政府再次批覆兩張牌照,海南省內的兩家企業獲得了海南離島免稅經營資質。

根據計劃,海南省省政府11月之前還會再批覆一張離島免稅牌照。與之前兩張批覆的牌照不同的是,這張新牌照將發放給一家省外企業。

“通過競爭性磋商方式,從省外具有免稅品經營資質企業中擇優選定一家企業作爲離島免稅的經營主體,形成良性競爭格局” 海南省商務廳副廳長榮延松如是說。

根據海南省公佈的離島免稅牌照申請標準,省外企業需要符合的條件包括註冊資本不低於5億元、具備穩定的國際品牌採購渠道以及要在今年11月28日前完成免稅店建設並開業。《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瞭解到,目前新牌照的審批已經基本結束,珠海免稅、深圳免稅、中出服和王府井都參與了此次角逐。天眼查APP信息顯示,中出服近期註冊設立了 “中服(海南)運營總部有限公司”和“中服(三亞)免稅品有限公司”兩家企業。

疫情導致消費迴流,國內免稅市場規模或破千億

發放新的免稅牌照之外,市內免稅店的政策也正在逐漸放開。上述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目前國內市內免稅店的額度每人只有5000元,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研究進一步提升額度的相關事宜。

據《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的市內免稅店共計18家,主要分佈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這些市內免稅店主要分爲兩類,一類是面向離境的外國旅客,另一類是面向180天內有過出入境記錄的入境消費者。

記者日前曾走訪了北京市內的兩家免稅店,一家位於藍色港灣,主要面對離境的外國旅客,隸屬於中國中免。該免稅店目前佔用面積約500平米,店內相對冷清,鮮見有顧客出入。另一家位於惠新東街的中服免稅店則人氣旺盛。據店員介紹,由於品類不全,這裏此前的經營狀況可以用“慘淡”兩個字來形容。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過去出境購買的旅客選擇了來這裏補貨,。不久後,這家免稅店將搬至位於前門的北京坊。店員告訴記者,到時候品牌會更多,面積也會相應增大。

比起要出入境才能“途徑”的機場免稅和需要專程前往的海南免稅,對於大部分消費者而言,家門口的市內免稅或許是更好的選擇。今年下半年,全國各地都湧現出了市內免稅店。剛剛拿到牌照的王府井也正在籌劃北京市內免稅店,同時計劃把免稅店開進環球影城。

“和離島免稅不同,市內免稅店要求一定要有過出入境記錄。這也就意味着,過去那些習慣在境外消費的人羣,現在受疫情出不去了,但是消費的需求仍然存在。市內免稅就是要吸引這些人來促進消費。”上述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在業內看來,消費迴流帶來的潛力無疑是巨大的。麥肯錫發佈的《 2019年中國奢侈品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國內外消費者在奢侈品上的支出爲7700億元人民幣(1150億美元),幾乎佔全球支出的三分之一。BCG&騰訊營銷洞察發佈的《2020中國奢侈品消費數字行爲洞察報告》也指出,中國奢侈品消費本土迴流,佔比躍升,由於境外消費受挫,本土線下消費佔比從32%上升至59%,而純線上購買奢侈品的佔比從11%提升至30%。

國內免稅企業已經嚐到了消費迴流帶來的甜頭。Moodie Davitt最近的一份報告稱,受疫情影響,全球免稅零售商的業績都十分慘淡,過去六年連續排名第一的瑞士公司Dufry,上半年收入暴跌至15.87億瑞士法郎,降幅達62%;去年全球排名第二的韓國樂天,今年第二季度的銷售額爲5802億韓元,同比下降了62%。對比之下,中國中免2020年上半年收入達到193.09億元人民幣(28.55億美元),下跌只有22%。今年股價已累計上漲了1.29倍,目前爲202.61元人民幣,市值達到3955.91億元人民幣。Moodie Davitt稱,中國中免已經超過瑞士Dufry公司,成爲全球最大的免稅零售商。

中國中免2018年發佈的數據稱,當年中國免稅業銷售收入爲395億元人民幣。多家研究機構發佈的研報預估,中國模具前免稅業市場在500億元規模上下。以海南今年300億的銷售規模計算,中國免稅市場規模過千億指日可待。

面對這樣一塊“香餑餑”,各家都擠破腦袋想要分一杯羹。

根據相關規定,免稅商品銷售業務由國家實行壟斷經營和集中統一管理”。也就是說,想要開展免稅業務,必須擁有免稅牌照。在牌照如此稀缺的情況下,不少企業選擇了合資持股 “曲線入場”。

10月15日,衆信旅遊宣佈與王府井免稅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在市內免稅店領域及海南自由貿易港聯合開展“旅遊+購物”業務。今年2月,衆信旅遊還與中免集團了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無獨有偶,今年9月,復星旅遊文化集團同樣與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合作發展旅遊零售業務。

互聯網公司同樣也來湊一湊熱鬧。幾天前,Dufry宣佈將與阿里巴巴組建中國合資公司發展中國的旅遊零售業務,其中,阿里巴巴持股51%,Dufry持股49%。同時阿里巴巴亦將戰略入股Dufry,目標持股比例最高可達發行後股本的9.99%。

光大證券分析師唐佳睿分析稱,與阿里合作不僅將加速Dufry數字化轉型,也是其探尋中國旅遊零售市場的新機會。阿里此前已經和包括日韓在內的多家免稅企業就直郵業務展開合作,此次和合作有望大幅提升其旅遊零售端的採購及供貨能力。

長遠來看,免稅牌照破局,免稅生意的競爭已經不再侷限在傳統的運營公司之間,更多企業的參與無疑會擴寬免稅市場競爭的賽道,加劇行業變革。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