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際銳評丨全球減貧爲何讚許中國經驗

“藏中這一帶以前沒有聽說過長葡萄,現在引進產業,通過科技手段,1畝地產葡萄兩三千斤。”在日前舉行的西藏脫貧攻堅新聞發佈會上,西藏自治區負責人提到這樣一個產業扶貧的例子。由於自然條件和歷史原因,西藏曾是中國脫貧攻堅的一塊“硬骨頭”。近年來,在政府多項減貧舉措合力推動下,2019年底西藏曆史性消除絕對貧困,創造了中國又一個減貧奇蹟。

今天(17日)是中國國家扶貧日和國際消除貧困日。世界銀行公佈的數據顯示,按照每人每天1.9美元的國際貧困標準,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有8億多人脫貧,佔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的70%以上。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減貧力度不斷加大,從2012年到2019年年底,貧困發生率由10.2%大幅降至0.6%。待今年全面消除絕對貧困任務完成後,中國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爲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中國減貧成效爲何如此顯著?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中國最高領導人發表主旨演講時明確表示,“我們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把發展作爲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這一寶貴的中國經驗深受國際社會讚許。前不久,上海合作組織祕書長弗拉基米爾·諾羅夫撰文指出,保持經濟快速增長是中國解決貧困問題的最重要因素。人們看到,中國通過經濟高速發展,創造出大量工作崗位,帶動了居民收入的動態增長,從而形成了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成功實現大規模減貧。與此同時,中國還通過科技創新和基礎設施改善爲減貧事業源源不斷“輸血”,推動各項舉措真正發揮實效。

具體來看,無論是產業扶貧、生態扶貧還是教育扶貧,這些在中國許多地區被證明行之有效的精準減貧方案,不僅極大推動了中國脫貧攻堅的進程,也爲其他國家減貧提供了參考借鑑。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執行祕書巴爾塞納說,中國近些年來瞄準特定貧困人口,注重找到致貧原因,廣泛開展精準幫扶,這些做法對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家“很有啓發”。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也曾表示:“精準扶貧方略是幫助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設定的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的經驗可以爲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鑑。”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創新成爲中國減貧的重要助力。中國將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運用於減貧行動,爲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新的“中國經驗”。例如,中國利用先進的信息和通信技術,極大地拓寬了偏遠地區農產品的銷售半徑。美國《財富》雜誌近期發佈的“2020改變世界的企業”榜單中,中國的阿里巴巴集團第六次上榜,並首度位列榜單第二。《財富》雜誌稱,該公司在疫情期間展示了其全球基礎設施在危機中的靈活性,特別農村供應鏈受疫情阻斷後,幫助農戶觸達到了新用戶。2019年上半年,該公司平臺上貧困地區銷售商品的總價值同比增長80%,彰顯出這一新型減貧方式的巨大潛力。

當前,消除貧困依然是全球面臨的巨大挑戰。中國在致力於自身消除貧困的同時,始終積極開展南南合作,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比如,中國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密切合作,持續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減貧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截至目前,糧農組織-中國南南合作計劃的投資總額已超過8000萬美元。老撾農林部副部長坎本納·塞亞農日前撰文指出,中國援老撾減貧的示範合作項目在萬象市版索村和琅勃拉邦省象龍村開展,這兩個示範項目村是中國幫助老撾民衆擺脫貧困的成功案例。

與此同時,中國倡導建立了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並與各國共建“一帶一路”,爲發展中國家減貧營造良好環境,助力其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強自身發展能力。世界銀行2019年6月發佈的報告顯示,“一帶一路”倡議全面實施可使3200萬人擺脫日均生活費低於3.2美元的中度貧困狀態,使全球貿易增加6.2%,沿線經濟體貿易增加9.7%,全球收入增加2.9%。

“用發展這把總鑰匙打開消除貧困的大門。”日前,中方在與聯合國共同舉辦的減貧與南南合作高級別視頻會議上作出表態,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世界銀行近期預測,新冠肺炎大流行將使今年新增極貧人口8800萬到1.15億人。聯合國則預計,受疫情影響,《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將很難實現。在全球減貧這一困難時刻,中國的減貧經驗與對外合作顯得彌足珍貴。未來,中國將繼續抓住發展這把總鑰匙,推動世界經濟復甦,拓展國際減貧交流合作新途徑,爲在全球範圍內消除貧困作出“中國貢獻”。(國際銳評評論員)

責任編輯:鄭亞鵬 SN23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