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阿塞拜疆指责亚美尼亚夜间袭击其第二大城市甘贾,使用弹道导弹击中了一座居民楼,造成9名平民死亡,30人受伤。另一座城市明格切维尔也遭到了导弹袭击。但亚美尼亚官员否认了这些说法,并表示将坚持10日生效的停火协议。相反亚美尼亚指责阿塞拜疆军队连夜炮击了纳卡地区首府斯捷潘纳克特和其他城镇。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冲突,会不会演变成大规模的类似当初两伊战争的导弹袭城战呢?

根据现场导弹的残骸,阿塞拜疆认为这次亚美尼亚发射的导弹是名为“圣甲虫”或者圆点-U的战术导弹。这种导弹总重量1.8吨,射程180公里,可携带482公斤的常规高爆弹头,命中精度可达到圆概率误差CEP 90米。从画面上看,这枚导弹的威力是相当大的,不但直接摧毁了一栋建筑物,而且爆炸波及范围超过70米,落点周边房屋基本都被炸成了全塌和半塌,因此9人死亡,30人受伤的结果,也未必是最终的伤亡数字。

网络上已经出现了有人拍摄的亚美尼亚发射圆点-U的战术导弹的视频,从6轮发射车的特征上也可以判断这并不是亚美尼亚最新购买的更先进的伊斯坎德尔-E战术导弹。而阿塞拜疆甘贾的视频监控也捕捉到了导弹攻击的一瞬间:一位老人正在街边行走,导弹落地后火光冲天,冲击波横扫四方,吓得老人赶快趴到了地上。此外小超市的监控探头也记录了导弹攻击的威力,还真有点核武器的样子。

现在阿塞拜疆指责亚美尼亚用弹道导弹攻击,但实际上从公开报道来看,是阿塞拜疆在10月2日率先使用从以色列进口的“洛拉”弹道导弹攻击亚美尼亚边境村庄的桥梁。从视频画面上看,这枚导弹精确地击中了目标。“洛拉”弹道导弹比亚美尼亚的“圣甲虫”要先进一个档次,其射程可达400公里,可携带570公斤的弹头,圆概率误差CEP仅为10米。但由于国际导弹出口的规定,阿塞拜疆得到的“洛拉”导弹是简配版,射程肯定不会超过300公里,威力也有所缩水,但精度不会变。

其实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莫斯科达成停火协议,一方面要给俄罗斯一个面子,另外一方面是为了允许两国交换战俘,并给阵亡的官兵收尸。两国谈判的标准,根本就合不到一起去。例如所谓的纳卡地区外交部表示,持久和平的唯一途径是国际社会承认它是一个独立的共和国。而阿塞拜疆表示,会谈没有向亚美尼亚施加足够的压力,纳卡局势不能保持现状。土耳其称,休战协议是亚美尼亚从争议领土撤军的“最后机会”。而亚美尼亚总理尼科尔·帕辛扬称,该地区将发生“种族灭绝”。这样的表态,怎么有对话的基础呢?

从两国导弹的精度来说,误炸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亚美尼亚攻击阿塞拜疆平民住宅,道义上说不过去,但在亡国灭种的压力下,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特别是亚美尼亚自恃有很多居住在欧美的同族人撑腰。例如具有亚美尼亚血统的美国名人金·卡戴珊·韦斯特就宣布,她将向冲突中亚美尼亚受害者的基金捐赠100万美元。这样看阿塞拜疆也有可能实施对等报复。因为对于小国来说,弹道导弹就等于战略轰炸机,无人机再扔更多的弹药,也比不上弹道导弹给对方平民造成的心理压力。

如果两国发展到导弹袭城作战,那么就要看双方的导弹数量和精度。阿塞拜疆的“洛拉”弹道导弹有50辆发射车,如果每车搭载4枚,那就是200枚导弹,但具体是不是这个数量还是个问号。而亚美尼亚有25枚伊斯坎德尔导弹,精度和威力比洛拉导弹更优,此外继承自前苏联的飞毛腿导弹有32枚,圆点-U数量不详。因此从公开的数量来看,似乎阿塞拜疆的导弹更占优势。但阿塞拜疆何时展开报复,如何选择目标,还有待观察。

这次阿塞拜疆的无人机攻击在战争中十分抢眼,但这两国没有强大空中力量实施决定性的战略打击,因此在地面战胶着,无法一锤定音的情况下,拿导弹来惩罚对手就成了必然的选择。从40年前的伊朗伊拉克,到今天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情况并没有本质的变化。这也是一些被美国的盯上的小国,拼命发展导弹核武器的根本原因。难怪某80后首脑在看到大量可携带核弹头的发射车从眼前经过而潸然泪下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