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昱汝报道

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形势下,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吸收外资都顶住了压力。刚刚出炉的外贸成绩单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我国进出口额为8.88万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出口5万亿元,增长10.2%,进口3.88万亿元,增长4.3%。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进口总值均创下季度历史新高。

“十三五”期间,我国改革开放稳步向前,多个领域实现提升。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从2015年的3.95万亿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4.58万亿美元,连续3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2016至2019年吸收外资合计达5496亿美元,2017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2016至201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合计达6344亿美元,稳居世界前列。

“十三五”期间,我国市场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连续4年压缩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数次扩容自贸试验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等一系列举措,为我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大踏步向前。

记者查阅“十三五”期间的对外经贸统计数据显示,2016至201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6.5%,贸易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外贸总值比重由54%提升至59%,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外贸总值比重由37%提升至42.7%,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由57.6%提升至58.3%。多领域累积小步实现阶段性跃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王健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说明中国在全世界贸易地位基本上比较稳固,原因是中国外贸出口逐渐开始发挥中国制造的优势地位,特别是中国制造产业门类齐全,制造业发达,其产品性价比较高。加上这些年虽然受到金融危机以及全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全球贸易受到一定的挑战。但是中国在对外经济合作方面,特别是“一带一路”以及双边和多边合作方面,都取得很大的成绩。包括与很多国家不断谈判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在进出口方面创新外贸的经营模式,努力拓展线上跨境电商市场,改进贸易监管。这些措施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外贸的增长,达到了在全球市场不景气条件下稳外贸的目的。

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1900亿元,较2015年增长4.3倍。从义乌首创到全国31个市场复制推广,2019年市场采购贸易出口5629.4亿元,较2015年增长2.2倍。

记者梳理资料发现,在全球跨境投资持续低迷背景下,我国利用外资不但实现总额的逆势增长,质量也进一步提高。2016至2019年,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3.9%,2019年占比达27.7%,比2015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资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约为1/5。外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创造了2/5的对外贸易、1/6的税收收入,带动了近1/10的城镇就业。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十三五”以来,我国制度、体制不断建设和完善,营商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打下了牢固的根基。目前,在外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我们开放程度要提高,开放力度要加大,开放范围、项目各个方面也要持续性增长。首先,政府出台政策鼓励进出口;其次,减少通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最后,提高营商环境,为进出口企业以及资本来到中国创造高效、廉洁的营商环境。

“十三五”期间,中国在外经贸领域的提升,已经突破了原有传统的以出口为导向的招商引资方式,对外经贸合作领域已经开始向深层次方向发展,特别是在生产性服务业、海外渠道开拓、研发设计合作、技术创新等领域全方位展开国际合作。尤其是中国制造,也就是民营企业的中国制造技术和创新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是外贸增长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

王健指出,加上中国政府一直推进的深化改革开放措施,包括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和创新、跨境电商综试区的扩展、外商投资法的修改、大量减少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推动服务业开放等,都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的提升。

另外,在王健看来,近年我国在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放宽限制、实行负面清单、加大自贸区的政策力度、鼓励外贸新模式新业态,这些都比较切合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尽管2008年出现金融危机,全球贸易出现缓慢增长,甚至于出现负增长,但是中国制造企业的转型以及外贸以跨境电商为引领的新模式新业态让中国外贸仍然稳步增长。从今年国际市场的发展看,传统外贸在全球萎缩严重,而技术驱动的贸易增长很快。中国的外贸商业模式创新,包括线上交易和线上交易平台以及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极大地为中国制造的中小微企业赋能。这样在全球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让中国外贸还有增长空间。目前我们外资的进入,更多关注的是在服务贸易领域,这给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

王健还表示,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疫情暴发后,网络和数字化对中国外贸增长驱动作用凸显。许多外贸企业迅速转型,跨境电商增长迅速。未来在网络和数字化驱动的贸易中,中国仍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相关机构上半年对企业所做的调查,很多企业已经决定在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在不久的将来会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更强化中国外贸的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