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又一個著名老藝術家尚德義在醫院搶救無效身亡,享年89歲。

這真是太突發了,對於尚德義老先生的逝世,也是讓很多業內人士都表示惋惜和悲痛。

然而人生就是這樣,舊人離去,新人到來;而我們要的是好好珍惜身邊所擁有,活在當下,感受每一天的照樣,我們在生活中,領略了殘酷,領略了生命的渺小,歷經了生離死別的痛苦,在一次次堅強中走下去。

就拿尚德義來說,他的離去給演藝圈帶來了很大的損失,也許有人對其很爲陌生,但知道他的卻無一不稱讚的藝術家。

他是我國著名的音樂作曲、教育方面的大師人物,投身在音樂界一生,創作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甚至還獲得了很多著名的獎項,比如說中國音樂"金鐘獎"等等。

他不僅是一個人在音樂界貢獻,還和妻子元柏萱教授一起,在尚德義心中,音樂是一切,而爲了支持丈夫的夢想,元柏萱成爲了尚德義最爲忠實的音樂跟隨者。

創作出了《大漠之夜》、《去一個美麗的地方》、《火把節的歡樂》、《七月的草原》等等作品,都見證了尚德義在音樂界傑出的貢獻,而且這些作品更是成爲了一些大賽的曲目,藝術學院的聲樂教材,甚至還唱響了國外,爲我國添加了一筆濃墨的色彩。

然而功成名就的夫妻,竟然在即將晚年的時候,義無反顧的回到了故鄉蘭州任教,在那裏培養出了一批批優秀的音樂人才,但是這樣的做法卻不受親朋好友的理解,包括他們的子女,因爲他們放棄了優渥的待遇和生活條件,更是放棄讓子女在身邊照顧的機會,雙雙回到蘭州。

尚德義說,大西北經濟滯後,人才外流嚴重,比起東部、南部來,大西北更教師,也許有人能夠爲大西北培養更多的音樂人才,所以他才攜手夫人元柏萱去了這塊讓他們眷戀的土地,做了人生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

而且他們當時去往蘭州的時候,因爲交通不便,火車只能到西安,他們在西安就開始坐馬車、騎毛驢,跋山涉水,歷經艱難行走了半個多月,纔到了蘭州。

對於這樣獨特的情懷,尚德義也不思其所的說:

"我是唱着王洛賓的歌長大的。小時候我常去黃河邊玩,在那聽花兒,坐羊皮筏子。筏子客一邊划船,一邊唱花兒,還不時唱出各少數民族的民歌,藏族、維族民歌都很好聽。中學的音樂老師也非常好,課堂上唱的是西部民歌,黃自的《抗敵歌》,賀綠汀的,藝術性很高。可以說,對音樂的熱愛,跟蘭州這片沃土給我的薰陶有很大關係。"

只可惜的是,就是這樣的一位老藝術家就永遠的離開了。

生命宛如煙花般短暫,但尚德義卻用一生去書寫精彩,在天空上綻放那璀璨且明亮的光芒,其實他並沒有真正意義的離去,至少他所作出的貢獻,一直被我們銘記,深受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