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由农民发起的起义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最终能够获得成功的却是屈指可数。这些失败的农民起义军,虽然未能获得最终的成功,但因为他们勇于反抗的精神,通常都会获得正面的评价。但有个人,所率领的农民起义,却是常常受到人们的指责,这个人就是黄巢。

黄巢是唐朝末年的人,出身于盐商世家,自幼饱读诗书,而且精于剑术。精于剑术,是因为在当时,私人是不允许贩卖盐的,只有官府才能卖盐。私人贩卖会受到惩罚。所以,盐商们为了与官府抗衡,必须要精通武艺,黄巢生于盐商世家,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黄巢的抱负却不是做盐商,他和古代绝大多数读书人一样,也是希望着有一天能够金榜题名,入朝为官。可惜的是,黄巢数次应试,都名落孙山。心灰意冷之下,黄巢回到家中,继承了祖业,成为了盐枭首领。

唐懿宗时期,中原地区水旱不断,庄稼颗粒不收百姓苦不堪言。朝廷不但不设法救济,反而不断加收赋税,导致百姓难以为生。为了生存,盐枭王仙芝聚众数千人,率先在河南长垣发动起义,随后攻占了数个州县,声势大涨。

黄巢得知起义的消息之后,也召集人马,在山东发动起义,与王仙芝遥相呼应。黄巢发动起义之后,饱受苦难的百姓们纷纷前来投奔,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黄巢的队伍就发展到了数万人。王仙芝和黄巢在河南、山东两地互相呼应,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大败唐军,占领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区。

起义军的浩大声势,让唐王朝大为恐慌,命令各地的藩镇军队进行镇压。这些藩镇军队却畏惧义军的声势,不敢交战。唐朝廷见无法镇压义军,就改变策略,以高官厚禄来收买义军。黄巢不为所动,王仙芝却有些动心,派人与唐朝廷进行联络。黄巢得知之后,把王仙芝大骂了一顿,并率兵离开了王仙芝。

王仙芝被黄巢这一骂,放弃了投靠朝廷的念头,但也因此与黄巢决裂。两人各自为战,不久之后,王仙芝战败被杀。王仙芝被杀之后,义军推举黄巢为冲天大将军,继续作战。中原唐军势力太大,黄巢就率兵南下,一直打到了广州。当时,广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居住着大量的外商。黄巢攻进城之后,便开始大量屠杀这些外商,被屠杀的主要有阿拉伯人、犹太人、回教徒、基督徒总数有十二万人之多。

在广州屠城之后,岭南一带就发生了瘟疫。为了避免大军感染瘟疫,黄巢又率军北上。880年,黄巢率领大军攻进潼关,直逼长安。当时的唐僖宗得知之后,立刻带领眷属,慌不择路地逃出了长安。皇帝一走,也就没人再抵抗了。以大将军张直方为首的文武官员,打开城门,迎接黄巢,黄巢进城之后受到了满城百姓的夹道欢迎。

黄巢进城之后,便登基称帝,建立了大齐。随后又发出命令,罢免三品以上官员,四品以下的官员全部复任。因为三品以上的官员,大多都是皇亲国戚,义军最痛恨的便是皇亲国戚。这些官员被罢免之后,又遭到了义军的追杀。曾经开门迎接义军的张直方,就因为藏匿皇亲,而被处死。

到了第二年,唐僖宗集结军队,反攻长安,黄巢无力抵抗,率兵败走。但唐僖宗率领官员回到长安时,又受到了长安百姓的一致欢迎。黄巢得知之后,勃然大怒,立刻率兵反攻。不久之后,再次占领长安。这一次,黄巢一改之前的宽容态度,在进城之后,让手下士兵大开杀戒,血洗长安城。

在黄巢血洗长安城的同时,唐僖宗再次集结军队,进行反攻。黄巢无力抵抗,再一次退出了长安。自此之后,黄巢的义军军心涣散,不断有人投靠唐军,其中,尤其以朱温的投降影响最大。朱温勇猛善战,投降之后,令义军战力大损,而唐军实力大增。884年,黄巢在与唐军的战斗中落败,被下属林言所杀。轰轰烈烈的黄巢起义,到此结束。

黄巢起义也因此流传至今,而当时的大唐王朝也因为义军而大大地动摇了他们的统治根基,为唐朝的灭亡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黄巢生性残暴,经常大肆屠杀民众,也因此被世人唾骂。本来黄巢起义是有着深厚民众基础的义军,然而就因为他的残暴导致失去了民众的支持。没有广大民众的支持,最后起义失败就是必然的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