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林都,秋高气爽,薯麦飘香,林都大地又迎来了一个丰收之年。“十三五”期间,牙克石市农牧业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在改革中创新,在发展中提质,深化改革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先导区和生态农业观光区,逐步形成标准化、信息化生产模式,推动种养加一体,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农牧业现代化道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完美收官。

农牧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十三五”期间,牙克石市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根据市场需求,逐年调整完善种植结构,增加大麦、马铃薯、油菜、蔬菜等饲用作物和加工型作物的种植面积,特别是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并形成牙克石马铃薯种薯品牌和商品薯基地。目前已形成小麦、油菜、马铃薯、大麦四大主宰作物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势头。同时,大果沙棘、中草药、食用菌等特种种植业也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全市现有较具规模的自治区级龙头企业4家,呼伦贝尔市级龙头企业10家,对全市的农业起到强力的示范和拉动作用。我市9年蝉联“粮食生产先进县”,牲畜存栏完成20.14万头(匹只)。

“十三五”期间,牙克石市全力打造“种薯之都”,按照“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科学支撑、企业带动”的发展思路,走出马铃薯种薯引、育、繁、推、销、研、储一体化经营路子,马铃薯种薯产业全链条形成,成为内蒙古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牙克石种薯区域品牌逐渐打响,成为呼伦贝尔市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和国家10个良种繁育基地县之一。薯产业链不断延伸,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薯产业逐步成为富民强市的产业支柱。“牙克石种薯”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识商标注册,地方标准和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牙克石马铃薯”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北纬48°”“膳食缘矿泉水”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标志审核。“发达发”“野老大”等5个林都品牌荣获2019内蒙古行业标志性推荐品牌。牧原马铃薯科技产业园获批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兴农农机认定为全市首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承办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暨第三届马铃薯种薯大会。

“十三五”期间,绿色生态无污染的“岭上林都”产业备受瞩目,产业深度融合,依托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农畜林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沙棘种植基地2000亩,启动绿色有机农畜林食品示范基地创建,建设绿色种植基地30万亩。建设绰河源赤芍、图里河金莲花等“兴安道地药材”种植基地9万亩,加快中草药仓储库和烘干塔建设,实现森健药业中药饮片生产线投产。启动友谊、牧人乳业等老牌乳品企业奶源基地建设,建设博克图豆腐、乌尔其汉熏肉等特色品牌种植养殖基地。牧原镇、免渡河镇、乌奴耳镇、乌尔其汉镇等地中草药种植已初具规模。大果沙棘、中草药和野猪、兴安岭马等特色种养业成效显著。成立蒙中药材产业发展协会,奇岭中草药研发中心获批自治区级研发中心。北方药业利福霉素生产线调试运行,中草药种植面积增长37%,产值超亿元。

“十三五”期间,牙克石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3万千瓦,农业机械保有量达6396台,机引农机具5453台套,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达95%以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7年,牙克石市被评为“全国第二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这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家、也是呼伦贝尔市第一家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旗市区。

(记者:郑荔枝 付国才 编辑:戴文宸 监审:赵宗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