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门里形容演员艺术水平有这么八个字,叫“单双不挡,捧逗俱佳”。从古至今,说相声的学徒都是既学捧哏又学逗哏。出师之后,大部分人逐渐角色固定,开始术业专攻。当然,这其中也有捧逗两门都可称业界翘楚的,比如赵佩如先生。无论给小蘑菇、马三立、苏文茂捧哏,还是与李寿增合作逗哏,都表现出极为鲜明的艺术特点,且形成个人风格化符号。现如今,如果从赵氏门徒中选出一位捧逗俱佳的人物,或许呼声最高的就是德云班主郭德纲了。

自从2005年一夜爆红后,郭德纲几乎都是以逗哏演员身份登台,仅有偶尔几次出于提携后辈,给栾云平、岳云鹏、张云雷等寥寥数位爱徒捧过。即便是他站在捧哏的位置上,观众仍满怀期待,因为他总能带给大家出人意料的包袱,一句一刨的捧哏路数还经常能给逗哏演员拐带的忘词。但这是不是就代表捧哏水平高超呢?其实也不尽然……

北漂创业之前,郭德纲一直专职捧哏,固定合作搭档有徐永刚和陶大为两位。徐永刚是杨志刚先生的爱徒,而陶大为则拜在了刘文亨先生门下。 彼时的郭德纲还没大红大紫,因此与两位搭档留下的录音资料有限。从《爆炸新闻》《出洋梦》等早期作品中不难发现,当时初出茅庐的郭德纲捧哏已然驾轻就熟,口风上也没有现在的锋芒毕露。总是规规矩矩地站在旁边,该“顶”则“顶”,当“刨”则“刨”,给搭档使活提供了足够的施展空间。尺寸、筋劲恰到好处,虽不显山露水,却又不可或缺。

德云社创立之初,他曾一度与王玥波“打铁”。九十年代末,两人受邀到天津录制传统相声。当时王玥波使了一段传统活《批捉放》,郭德纲捧哏的话不多,可每句量的都是地方。虽说当年站在桌子里面还有胳膊撑桌子的毛病,不过以他当时的年纪和捧哏表现来看,的确可圈可点。

走红之后的郭德纲坐拥百十万粉丝,商演更是开到哪火到哪。然而,当他再回归到捧哏位置时,风格却发生了180度大转变。举个例子,当年进北大校园演出时,他给徐德亮捧过《我的大学生活》各位应该都还记得。在这段表演中,郭德纲的风头完全盖过了徐德亮。捧哏翻出来的包袱比逗哏的还响,这未必就代表捧逗二人艺术水平相差悬殊。所谓一句一刨的强势捧哏,造成的结果就是给逗哏的徐德亮搅和忘词了。类似情况在给儿子郭麒麟和爱徒岳云鹏捧哏时也时有发生。可能德云男孩女孩们对这样的捧哏风格青睐有加,但对于曲艺爱好者来说,显然成名前郭德纲的捧哏口风听着更舒服,也更见功力。

身为捧哏的角色,不是非要以“少说话”作为评判优劣的硬性标准。捧哏演员在两种情况下是可以“喧宾夺主”的。其一,段子内容需要。有些相声在创作之初就是把包袱留给捧哏的翻。比较典型的例子有赵伟洲、杨少华的《枯木逢春》,作品本身决定了捧哏演员必须要把包袱使响。其二,逗哏的表演水平明显低于捧哏演员。为了弥补搭档没抖响的包袱,避免场面温了,捧哏的就要占主导地位。不仅要起到“掌”和“量”的作用,更要协助搭档把使泥了包袱翻响,以此来保证整个节目的演出效果。

近年来郭德纲少有的捧哏作品中,无一例外都在刻意迎合粉丝的欣赏口味。因此,在台上的他永远呈现给观众的都是咄咄逼人,掌控全局的姿态。平心而论,郭德纲确实会规规矩矩的捧哏,并且捧哏的水平完全不逊于逗哏。只是为了让纲丝得到视听体验上的满足感,才不得已用牺牲段子表演质量为代价换取观众的笑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