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濰坊市寒亭區海水稻三產融合示範基地,專家組成員在測產中。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新華社濟南10月17日電(記者吳書光)今年10月16日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當天,在渤海萊州灣畔的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海水稻三產融合示範基地,滿田金黃,稻香撲鼻。中國農業專家對這片國內種植面積最大的5萬畝海水稻進行產量測評,測評結果爲每畝產量625.3公斤。

農業專家認爲,這是中國給世界糧食日的一份厚禮,不僅助力中國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也爲世界糧食安全貢獻“中國力量”。

“海水稻”是對耐鹽鹼水稻的俗稱,中國有大量的鹽鹼地和灘塗,可以供海水稻一展身手。

201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成立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並聯合多家科研單位成立中國首個耐鹽鹼水稻區試協作組,力爭在海水稻研究上取得突破。

16日,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迎來山東青島、濰坊和浙江溫州的三地海水稻測產,由行業專家組成的測評小組在三地分別進行海水稻產量測評。專家測產結果顯示:青島基地編號yc-2003的耐鹽鹼水稻畝產爲542.5公斤,超優千號畝產爲739.7公斤;濰坊基地編號yc-2003的耐鹽鹼水稻畝產爲625.3公斤;溫州瑞安基地編號yc-2002的耐鹽鹼水稻畝產爲320.78公斤。

袁隆平(中)通過實時視頻連線聽取濰坊市寒亭區海水稻三產融合示範基地海水稻測產結果。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聽到濰坊市農業農村局農技站站長鄭以宏代表測產專家組宣佈“625.3公斤”的結果後,負責運營濰坊示範基地的山東濱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田國慶告訴記者,去年他們試種了1000畝海水稻,測產結果是536公斤;今年增加到5萬畝,測產結果又增加了,“很高興,計劃明年把海水稻種植面積擴大到10萬畝”。

田國慶說,原來這裏的鹽鹼地產值很低,經過流轉並改良後,不僅增加了耕地,產值也大幅增加,預計今年可爲9000多農戶平均增收1.8萬元。

據專家介紹,半野生狀態的海水稻畝產只有100公斤左右,生產收益低於成本。中國有15億畝鹽鹼地,其中兩三億畝可以開發利用,糧食增產潛力大。

今年,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在全國10地的海水稻示範種植面積由原來兩萬畝擴大到10萬畝。9月下旬以來,10萬畝海水稻陸續完成產量測評,其中,新疆、寧夏、黑龍江,山東東營、濰坊、青島等地測評畝產均超千斤。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的海水稻產量測評畝產從256.23公斤到800多公斤不等,其中最高的是前幾天在東營測出的860.95公斤。

記者16日在測產現場看到,袁隆平在視頻連線中說:“非常成功,東營鹽鹼地產量超過800公斤,很了不起!”

在濰坊市寒亭區海水稻三產融合示範基地,一位農民展示剛收割的測產水稻。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袁隆平表示,希望中國早日實現海水稻種植面積達到1億畝,那時增產300億到400億公斤水稻是完全可能的。“300億公斤,相當於湖南省一年的糧食總產量,能養活8000多萬人,這將是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巨大貢獻。”9月份剛過90歲生日的袁隆平難掩興奮。

記者在濰坊基地看到,測產收割的水稻被粉碎到田裏。田國慶說,秸稈還田腐爛有助於提升地溫,接下來就要試驗輪作小麥,而以往這裏的鹽鹼地只能種一季。如果小麥試驗成功,鹽鹼荒灘將成爲良田。

目前,海水稻已在山東、內蒙古、新疆、黑龍江等多個省區種植,幾乎覆蓋中國所有的鹽鹼地類型。

隨着品種不斷改良,海水稻將走向更大範圍的鹽鹼地,鹽鹼地裏稻花香,稻花香裏話豐年將成爲現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