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雖然是句老話,但放在四川、青海、西藏三省交界地帶的川西北地區,“路”卻有特殊意義。

近日,“民族團結黨旗紅”網絡主題宣傳四川站採訪活動來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深入甘孜縣、石渠縣採訪報道。這裏的道路交通現狀,打破了記者以往的認知。

甘孜縣斯俄鄉吉絨隆溝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居民區內區外道路平坦、交通便利。中國網記者胡俊 攝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四川省面積最大的地級行政區,總面積15.3萬平方千米,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高山峽谷,地廣人稀,交通不便曾經是這裏的“老大難”問題。

高鐵修到四川雅安,往西走再也行不通了。就連跑了川西幾十年運輸的老司機也說,以前跑川西真的是“難於上青天”。從羊腸小道,人背馬馱,到砂石公路,再到通鄉油路和水泥路,近些年甘孜州各族羣衆見證了“路”的變遷。

其美多吉是甘孜縣的一名普通郵車駕駛員,承擔川藏郵路甘孜到德格段的郵運任務。從26歲開始,他在康定市到德格縣這段600多公里的山路上跑了整整31年,行程超過140萬公里。因其幾十年如一日爲當地羣衆服務,無私奉獻,2019年中央宣傳部授予其美多吉“時代楷模”稱號。

因爲要翻越川藏線第一高、第一險的雀兒山,甘孜縣至德格縣的路途歷來被認爲是這條郵路最難走的路段。提起當年這段郵路的艱辛,其美多吉也忍不住“吐槽”兩句,以前郵車面臨堵車、被困、極端天氣是常有的事,曾經還有一段長達一週的被困經歷讓他刻骨銘心:“最後我的同事都認不出我了”。

2017年9月26日上午,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雀兒山隧道正式通車。(來源:甘孜州政府官網)

2017年9月26日雀兒山隧道正式通車,其美多吉不再翻越海拔超過5000米的雀兒山埡口,過去需要幾小時走的危險山路變成了幾分鐘就可穿越的平坦隧道。連州內最難走的二郎山和折多山,新打通的隧道正打破交通瓶頸,道路變得通暢,安全高效了很多。

無論是對其美多吉來說,還是對當地老百姓來說,這些年家鄉道路交通的發展變化是有目共睹的。“路”不僅是當地百姓通聯外界的物流通道,更是他們脫貧致富的幸福大道。甘孜州交通局官網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州公路通車裏程34310公里,約佔四川省的十分之一,鄉鎮、建制村通達率均達100%。

在去往四川省最西北端石渠縣採訪途中,當記者感嘆從甘孜縣去往石渠縣兩百多公里要5個小時的車程的時候,當地司機西都卻一臉輕鬆:“過去路不好,去遠點的地方要一天一夜,很多人去縣裏都不敢”。

現在,西都興奮地告訴記者,這幾年新路越修越多,交通越來越通暢,去遠點的地方一天能夠實現往返,老百姓看病,孩子上學也越來越便利,外面來旅遊的人也多了起來,路通了,人也通了。

去往石渠縣途中,四川省道S456線其中一段掠影。中國網記者胡俊 攝

近年來,甘孜州堅持“脫貧攻堅、道路爲先”,大力實施交通先行戰略,交通建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2018年12月末,雅康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徹底結束了甘孜州“零高速”歷史。

康定機場、亞丁機場、甘孜格薩爾機場相繼建成通航,甘孜成爲全國唯一擁有3個海拔4000米以上支線機場的市州。

當前,“世紀工程”川藏鐵路(甘孜段)即將開工,川西北區域性立體綜合交通樞紐正在形成……甘孜州的交通基礎設施實現了從“天塹險壑”到縣縣通國道、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的歷史性跨越。

便利的交通,也爲當地產業發展鋪平了道路。如今,在石渠觀光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裏,保溫大棚培育出的新鮮菜品,可以一年四季通過便捷的交通物流系統,運送到當地老百姓的餐桌,甚至還通過臨近的青海玉樹機場經航空運輸到更遠的地方。

現代化的石渠觀光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果蔬育苗中心”,背後就是雪山。中國網記者胡俊 攝

今年2月18日,石渠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脫貧。石渠縣縣委書記袁明光紮根基層工作幾十年,家鄉的變化讓他深有體會。說起石渠縣產業發展的未來規劃,他信心滿滿,石渠觀光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的成功增強了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的信心,更爲當地老百姓脫貧致富謀劃了新出路。

路通了,民心也通了。便利的交通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增強了區域間的溝通交流。“路”更是民族團結進步的見證,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紐帶,是脫貧攻堅事業的法碼。路通了,人來了,資金來了,美好生活也來了。

記者在採訪當地羣衆的過程中,聽到最多的一句就是“感恩”,他們感恩於黨和國家的關心幫扶,感恩於當地基層黨員幹部的辛苦付出,感恩於國家的繁榮穩定、民族團結,讓他們成爲新時代的受益者。

路通,人通,民心通。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指出,民族地區交通建設,既要打通對內對外聯繫的“大通道”,也要暢通與“大通道”聯繫的“靜脈”“毛細血管”。隨着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交通狀況持續優化,無論是高原雪山,還是激流峽谷,我們的道路越走越平坦,越走越寬闊,在山的那邊路不長,夢可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