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999~1062),字希仁,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宋朝名相,开封府大理寺卿“十佳”大法官。

老包一生嫉恶如仇,黑白分明,不畏强权,仗义直言,被老百姓誉为“包青天”。

包黑子脸黑心红忠心为国,被后人敬仰。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中进士步入了仕途,这一年他28岁。

他从底层做起,最初任江西永修县县令,包公从政三十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为宋朝殚精竭虑。

由于老包业绩突出,最后升任枢密副使,开封府监察御史,授予龙图阁直学士。

在历史上包拯以判案公平,断案迅速而出名,传说他一天中能审上百件案子,准确率百分之百。

传说他白天审阳间,夜晚审阴间,工作起来不要命,最后被评为“十佳大法官”荣誉称号。

在包公审理案件过程中,有一个人功不可没,这个人就是他身边的护卫及执行庭“庭长”——南侠展昭展熊飞

包拯从28岁步入仕途,展昭就一直跟随在他身边,一来保护包公,二来凭绝世功夫侦破和打击犯罪分子,是包公“六大护卫”中的首要人物,乃包公的左膀右臂。

包公从政37年,嘉佑七年(1062年)包拯在枢密院办公的时候,突患脑溢血病亡,享年64岁。

据传在包公离世前,他曾对展昭说了几句话,从此展昭就消失了。

有人就产生了疑问,包公对展昭说了什么话?展昭为什么从此就消失了?

话说包公病入膏肓,想想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回顾一生感慨颇多,这时他伸出颤抖的手,去拉守护在他身边展昭的手。

展昭急忙把包公的手捧住,伏在包公胸前。

多年跟随在包公身边,展昭早已经心领神会,他知道包公要交代最后的事情。

包公用颤巍巍的声音说:“展护卫,我死后你退隐江湖,这是你最好的归宿”,说罢撒手人寰。

包公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为什么要让展昭退隐江湖?亲们带着这两个问题继续往下看。

原来包公是为了展昭着想,包公从政多年,深知朝堂上波云诡秘,尔虞我诈。像展昭这样单纯的武侠人士,根本不是那些老谋深算谋臣们的对手,早晚会被他们算计。

“与其横死朝堂,不如退隐江湖”,包公是这样想的。

另外展昭当初乃江湖人士,之所以进入朝堂还都是包公的引荐。

换言之,展昭之所以投靠朝廷为官府卖命,是看在包公的面上,要知道江湖人士向来和朝廷势不两立。

包公想:“自己要入土为安了,我死了谁来照顾展昭呢?这是包公临去世前的心事。

既然我把展昭领进了朝堂,为了防止以后出现不测,我还是让展昭退隐江湖吧。

包公就是这样“有始有终”完美的人。

当时包公心里是这样想的:“我64岁了,展昭比我小8岁,现在也是56岁的老人了。

有道是‘人老不以筋骨为能’,‘拳打少壮’,展昭年纪一大把,不能再打打杀杀了,朝廷是不养闲人的,展昭跟着我这么多年,在办案过程中得罪了许多权贵,我死后展昭留下来只会被人暗算遭人报复。”

包公左思右想,只有嘱咐展昭退出朝堂隐居江湖才是最好的出路,因此有了上面包公临终遗言。

展昭谨记在心,从此以后退隐江湖,到后来的《七侠五义》书中,展昭就成了一个打酱油的人物。

最后说明的是,展昭是《三侠五义》和包公戏中一个虚构人物,真实历史上并没有此人。

《三侠五义》、《七侠五义》的作者是清中期文人石玉昆所撰写,和他生活在同时代有一个大侠和展昭十分相似,这个人就是南方大侠甘凤池,因此有人说展昭的原型是甘凤池。

文/秉烛读夏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