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最新一集裏,溫崢嶸、張海宇、孫千們的優秀表現,熱度似乎不及槽點滿滿的小時代組李溪芮矯情事件。

與其說這是審美敗給了審醜,不如說這是“審”吐槽的上位、是爭議模式的扭曲狂歡。

這一集裏毒舌吐槽擔當李誠儒老師,暫時卸任了“淨挑難聽的真話說”崗位,爾冬升、趙薇、陳凱歌三位導演輪流代職。

前有趙薇直指李溪芮、孟子義兩位臺下比臺上戲多、太矯情不可不必;

後有爾冬升耿直“我不關心”;

又有陳凱歌導演看完表演說“很生氣”,評論依舊微妙又精彩。

但整體而言,這個節目更像是一碗雜燴大濃湯,好的、壞的、乏味的食材攪和在一起。

爲找半小時亮點、看完四小時,心很累。

一,吐槽模式的負面推動力。

點開節目眼前一黑:又是四個小時。

再好看的電影,也不敢輕易搞出四個小時的體量,院線排片不答應、觀衆不答應、各方面都不會答應,偏偏綜藝節目就是有“不怕又臭又長”豁免權。

這屆綜藝到底是怎麼越做越長的?

一部分是恰飯需求:正片裏大段植入廣告和小劇場。

另一部分則是“水要端平”的表象需求:但凡是上場表演的藝人,都要有排練、上臺表現、賽後點評等多個不同部分。

有前採有後採有reaction,每個人的內容體量都很長,一集下來太太太長了。

節目要放張銘恩的“審醜”造型我可以理解,但他完全沒看點的排練階段也放那麼長一段,究竟是讓觀衆看什麼呢。

哪怕很多內容都很無趣、無風無浪無亮點,還是要“保留”,要假裝端水大師。

太奇怪了,這個節目隨隨便便就把S卡發給全場最差的何昶希,又安排《梅蘭芳》和《小時代》這樣毫無可比性的作品對陣,本質邏輯只求爭議只求熱度、並不看重真正的競技公平,表面模塊上卻要擺出所謂公平姿態“每個人每個部分都要有鏡頭哦”。

在這樣的超長待機模式下,槽點、爭議,似乎就成了最重要的推動力。

碎片化傳播語境中,可以被截成小段小段的槽點內容,似乎也更容易產生熱度。

李溪芮那段表演毫無觀賞性,就連槽點都不是關於表演本身的、而是關於她在節目中表演之外的表現。

(劇作和表演本身讓人連想吐槽的願望都沒有)

三年前競演節目裏黃聖依的名場面,槽點至少還是臺上的、是表演部分的,她跳着搖晃的探戈、喊着“海娃死了”;而如今爾冬升叫出了siri,李溪芮粉絲連夜跑路,一環一環焦點都已和舞臺和表演無關。

舞臺之上的呈現,很多時候都讓人覺得寡淡,就連槽點和問題都寡淡。

這版王曼妮和鍾曉芹,並不全然是演員的問題,劇本邏輯本身就很擰巴。

原版劇作中,王曼妮的人物動機就非常擰巴,編劇不敢寫純粹的撈女,當衆脫衣服的決絕畫面,經不起陳凱歌那一串子問題。

這很雞肋。

很難認爲婁藝瀟的表演好,但也不覺得全是她的能力短板;王莎莎的片段也一樣,就是讓人覺得沒什麼意思。

某些綜藝裏,這類不出彩的片段,不夠好又不夠差的內容,大多會被剪掉、只留一些很短的十幾秒的片段,咔咔咔過。

如今的語境下,粉絲動輒維權“這一集沒有鏡頭”或者“這一集鏡頭太少”,倒逼節目組把水端平;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如今觀衆、受衆羣體對節目擁有更大的干涉權益。

從前久遠的模式裏,播誰的部分不播誰的部分,由製作者抉擇。

但這種“觀衆有更大幹涉空間”僅僅是表象而已,呈現什麼依舊是生產者的遊戲,質感並也不由時間長短決定。

拿了“祭天劇本”的人,出現時長再長也未必有用。

更何況,這檔節目請來的,大多算已成名藝人。

請來也都花了錢。

尤其是莫小貝這樣的有經典角色、自帶童年回憶濾鏡,一剪梅不合適,所以都濃墨重彩留了大段內容。

或許一開始,出發點是儘量呈現高光時刻,此後發現槽點很管用、爭議特別有流量、於是加碼種種槽點內容,再然後由於方方面面考慮和種種掣肘,寡淡的內容也大規模放送。

當觀衆都當的好疲憊啊,你們趕緊出個“導演單人cut純享版”吧。

第一期播出後唐一菲手撕節目組惡意剪輯,當時舒心醬感覺蠻疑惑的,看完那集只覺得她心直口快很愛說,某些表述或許出格,但對她沒有明顯的負面印象;看完第三期覺得,真正該撕的點在這裏吧?

這一集裏唐一菲的表現,業務能力差、審美能力差,沒有自知之明且很難理喻。

王莎莎、李智楠等成熟演員,演完之後都迅速意識到表現不好,這是演員對業務能力、對行業水準應有的判斷力。

唐一菲絮絮叨叨說了半天喜歡浴缸戲,在導演們明確表態之後依舊說自己當局者迷、希望導演從整體視角給出看法,畫風很迷。

不知道是她本人確實如此還是被移花接木剪成這樣,無關痛癢的小問題撕了一通,這“沒救表現”還撕嗎?其實都沒什麼意思。

幾年前某檔競演節目口碑的重要拐點,重點未必在手撕節目組,而在於疑似內定勝負的暗箱操作戳中不平痛點、在於一天八十萬報酬震驚喫瓜羣衆,個別演員是否從優秀被惡剪成不優秀、其實大衆很難在意。

二,表演和綜藝感的兩極。

這一期舒心醬比較喜歡的片段是《梅蘭芳》《我是路人甲》。

原本這兩部原作的品相,就遠遠優於什麼小時代。

完全不具有可比性,除了綜藝節目要話題度會並置之外,想不出還有什麼場合要把嚴肅作品和發爛發臭綁在一起。

此外,這幾個片段中演員們的打開方式,也都相對適合。

《梅蘭芳》中,黃夢瑩幾乎完整復刻了章子怡版孟小冬,但人來了,魂好像沒來。

溫崢嶸的版本個人比較喜歡,原版陳紅相對來說保持着更多的體面和美感,溫崢嶸的狠厲、放出來的情緒,更日常、更絕望、更有顆粒感,很多時候讓我想到《誰先愛上他的》憑那個絕望幽怨女人封后的謝盈萱。

整場裏比較打動我的片段,是《我是路人甲》。

張海宇最後一屁股坐在孫千的行李上喫西紅柿,很喜歡他對這個細節的處理。

喫完西紅柿津津有味舔手指。

喫完黏糊糊的不洗手、反而舔手指,原本這是很猥瑣的舉動;幼童纔可以將這個畫面表現出可愛感,或者,帥氣好看且將曖昧感拿捏得當的男演員才特定的船戲場合,纔可以做好。

張海宇哪一種都不是,但本該不對的動作卻讓人覺得很對,特別適合這個情境。

應該洗手對吧?你看他家那場景,上哪洗手去。

進一步講明白物質的匱乏。

等他跑去屋外洗個手再回來,女孩子早跑了,更能說明二人此時的情感關鍵的密度。

窮,但有滋味。

喫個西紅柿,全喫出來了。

孫千戲裏表現和以前的小甜劇完全不一樣,一下子沒認出來;戲外說話也挺可愛的。

這一集裏最讓我意難平的是孫陽,原本所有選手裏他是我最期待的一個。

《過春天》裏他和黃堯、倪虹潔表現都很好,在腰上纏走私手機那段戲我很喜歡。

導演把青澀、複雜的情感,用禁忌和類似情慾的方式,表達得微妙又粘稠,叫人很難忘。

然而,這段鬢邊裏他一上場,我眼前一黑,媽呀走錯片場了啊!

怎麼穿着民國大衣、走路還和街頭小混混打架一模一樣。

(突然明白去油之後的黃曉明很珍貴啊)。

扮相不好、肢體語言不對味,還不是最要命的,整段戲亂七八糟的,叫人完全看不下去。

希望下次能拿到合適的劇本和角色吧。

事實上,孫陽應該比張大大更適合“排名靠後的演員選不到適合自己的角色”這個議題。

張大大是演技能力問題、目前似乎就擅長當觀衆reaction。

孫陽是真的會表演的人,可惜被塞進錯誤的打開方式裏,沒有選擇權沒有話語權真的很可惜。

但張大大在節目裏第一集成爲這樣的擔當,大概是因爲他更有所謂綜藝感,更有可能製造出話題,同時內娛觀衆也對他更眼熟一些吧。

歸根結底,這檔節目明明有頂級導演和演員、可以打造作品,明明宣稱映射真實的貴圈情況、可以討論生態,但實際上一切的設定和焦點、似乎都奔着爭議這條熱度kpi的捷徑去。

但做一檔節目奔着火、奔着完成kpi跑,好像的確是很實際的出發點,不然當真指望一檔節目改變貴圈生態嗎?

大導演縱使不看重那規則,也同樣要遵守。

作爲觀衆,舒心醬疲憊看完四個小時,對喜歡的橋段都沒了太多熱情、只想吐槽,類似心態好像又從反饋側、給了生產者一個信號:你看吧、他們就是愛看槽點。

不是這樣的。

比起讓人吐槽,永遠有一條更難但更好的路,叫“讓人喜歡、讓人感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