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守一生是莫大的幸福

都說“秀恩愛死的快”,可娛樂圈有對夫妻,秀了十多年,依然好好的。

兩人將微博當朋友圈,隔三差五互相調侃,曬曬家常裏短,滿滿的幸福感多得快要溢出來。

說的就是鄧超跟孫儷。

很難想象,在遇見對方之前,孫儷恐婚,鄧超是不婚主義。

今天我想跟大家扒一扒,畢竟是什麼,讓兩個對婚姻沒有期待的人相愛相守?

兩個“不婚族”

孫儷的童年記憶裏,父母總在爭吵。

12歲那年,他們終於離婚了,她被判給了母親,父親只給2000元撫養費,就離開了。

她在許多采訪裏提到過,那天媽媽從法院回來,母女倆抱頭痛哭的場景。

孫儷摟着無助的媽媽說:“別哭,反正以後我也不會結婚的,我們兩個人就過吧。”

與母親相依爲命的日子,清苦卻溫馨。

孫儷媽媽白天在商場做售貨員,一個月工資只有100多元,下了班,還要去朋友的公司做保潔。

這麼辛勞賺錢,只爲了供她學跳舞。

她怕黑,每次學完舞,媽媽都到弄堂口的公交車站接她,揹她回家。

直到有一天,媽媽把她背起來,她感覺自己的腳已經能拖到地面,才發現,自己已經長大了。

那時她看到母親辛苦工作,就暗暗發誓讓媽媽過上好日子,並對父親更加怨恨;常常幻想着一個畫面,有朝一日,自己開着跑車,從父親身邊經由,揚長而去……

因此當別的孩子還處於叛逆期的時候,她就已經開始想辦法幫媽媽減輕負擔。

15歲時,她考取了上海警備區文工團的文藝兵,在部隊裏練得很耐勞,立過功也拿過獎,本認爲退伍改行後,能被分到一個不錯歌舞團,沒成想被分去了餐廳當服務員。

無奈,她只能撿起當文藝兵時做的兼職,拍廣告,參加各種比賽。

第一次掙到一萬塊錢,她揣着錢,在火車上不敢睡覺怕別人有透視眼看到,熬了一夜。

回到家裏,她一股腦兒地把錢撒在牀上,高興地跟媽媽說我們有錢了。

人們在這個女孩身上,幾乎看不到上海女孩嬌滴滴的氣質。

父母的婚姻和生活的苦,讓她給自己罩上一層堅硬的殼。

父母離婚那天,那句“以後我也不會結婚的”,她唸了好幾年。

耐人尋味的是,孫儷從小父母離異,而鄧超卻來自一個重組家庭。

他是父母再婚的“結晶”,家裏固然還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但只有他是父母共同的孩子。

小時候,姐姐每個月發工資,除了上交伙食費,剩下的錢都用來給他買小人書和唐詩了。

他喜歡朗誦,常常站在自家的大牀上,模仿電視主持人。

牀幔一拉來,他就開始背誦唐詩,姐姐們在下面當“觀衆”。

在愛的包抄下長大,鄧超童年依然有覺得委屈的時候。

重組家庭裏,管孩子是件微妙的事。

哥哥姐姐都是揍不得的,唯獨他,年紀最小,捱打最多。

父親的棍棒下,少年鄧超開始幹啥啥不行,叛逆第一名。

學不好好上,每天跟“兄弟”們打架飲酒。

那時家裏的電話一響,都不用接,就知道準是老師打來的告狀的。

面對孩子的離經叛道,鄧超的父母固然走了些打罵孩子的彎路,卻足夠寬容,也足夠開明。

有一次,老師批評鄧超說 :“這孩子是社會上的人。

鄧超媽媽毫不猶豫地反駁說:“我不同意你這樣說,他不是社會上的人,我的孩子是一個善良的人。”

鄧超覺得學習沒用,離家出走跑去廣東的舞廳舞蹈。

被找回家以後,父母沒再逼他去好好學習,而是引導他念藝校考中戲。

家人的包容和疼愛,給了鄧超一顆不羈自由的靈魂。

二十來歲時,他有許多朋友,喜歡玩,喜歡鬧,不想結婚,也不想要小孩,只想就那麼一直野下去。

每個人身上,都有童年的影子。

都是不婚族,孫儷從父母的婚姻中,“學”到的是不要依賴愛情,要靠自己;

鄧超在家庭的包容下,不願拋卻內心的自由和獨立。

婚戀是第二次童年

06年,軍旅偶像劇《幸福像花兒一樣》剛在各大衛視播完,他倆就被網友拍到同遊海南。

那時候鄧超26,孫儷才23,兩人都處於事業的上升期。

放在今天,影響力不亞於當紅小鮮肉和小花旦宣佈戀情。

孫儷的桃花運很旺,當年對她示好的男明星不止鄧超一個。

拍《屋頂上的綠寶石》時,合作的霍建華和胡宇崴,都在採訪裏暗示或昭示過對她的好感。

鄧超絕對不是最帥的那一個,也不是最富的那一個,全贏在性格上。

每次被問到對鄧超的初印象,孫儷總會提兩件事。

拍《幸福像花兒一樣》時,她開車跟在鄧超的車後面,前面有人闖紅燈,差點釀成車禍。

鄧超立即把車掉頭停下來,下車。

大家都認爲他要衝上去揍人了,結果他很耐心地跟那個闖燈的人說:“你這樣不行,會有生命危險。”

還有一次,導演高希希出了車禍,車上四人都受傷了。

她抱着箱子在劇組募捐,鄧超把他身邊所有的現金都給捐了。

或許孫儷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父親的離棄讓她在碰到一個人時,會先去確定他品性中的責任心和善良,而不是他對自己有多好。

她敏感又缺乏安全感,總愛跟自己較勁,擔心自己在工作中做得不夠好,怕拖累了四周的人,很輕易焦急。

接到《玉觀音》這部戲時,孫儷只有廣告拍攝的經驗,爲了演好緝毒警察安心,學習跆拳道,去病院觀察產婦,又在雲南的緝毒大隊見習了一個月。

勤勤懇懇預備了一年,到了劇組,她仍是急得滿臉冒痘,半夜哭着跟母親打電話。

實在這樣的人,只需要一句認同和安慰,就能放過自己。

拍電影《畫壁》的時候,孫儷有場哭戲哭不出來,卡了兩個多小時,覺得自己耽誤了大家,內疚得要命。

鄧超在旁邊說:“別多想,待會我給大家跪一個” 。

和出格的鄧超在一起,孫儷終於開始鬆弛下來。

實在鄧超被孫儷吸引,也是因爲他在這個女孩的身上,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安定。

從2003年開始,爸爸和姐姐先後患病,爲了給家人籌醫療費,他拼命接戲。

生活的境遇,讓他變得沉穩,也發掘出內心深處,對家庭的嚮往。

每一段兩性關係,都像是我們與父母關係的一次重演,因此戀愛又被稱之爲“第二次童年”。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在《爲何愛會傷人》中說道,“對於所有人而言,戀愛都是童年關係的一次循環。循環,是爲了什麼?有兩層含義:重溫童年的夸姣,修正童年的錯誤。”

婚禮上,孫儷是一個人走上紅毯的。

沒有親生父親挽着手,她的笑臉裏,依舊滿是幸福。

就算他們分開,我也依然相信愛情

許多婚姻,以一地雞毛收場,都與在殘缺的原生家庭裏,沒有學會如何愛另外一半有關。

因此社會上流傳着一種“迷信”,叫“不要找離異家庭長大的孩子結婚”。

早年在海角上,就有帖子唱衰二人的婚姻,預言他們的父母都離過婚,所以他們的婚姻也會走向離婚的結局。

這對夫婦會離婚嗎?我不敢斷言。

但可以確定的是,無論未來如何,在這段婚姻裏,沒有輸家,只有贏家。

演員這份工作,註定了夫妻會聚少離多。

但他倆不但沒有因此感情變淡,反而開闢出一種默契的溝通模式。

孫儷習慣早睡早起,鄧超常常工作到深夜纔回家,她就幫他擠好牙膏,意思是:我睡了。

她早起出工,鄧超還沒起牀,也會擠上牙膏,相當於:早上好。

久而久之,擠牙膏就成了他們打個招呼的暗號。

與孫儷的蘊藉比擬,鄧超對妻子表達關心的方式就直白許多。

在外工作,每天晚上九十點鐘,不管在做什麼,他都會停下來,出去給孫儷煲一個小時電話粥。

他每次登上微博,第一件事就是去給孫儷的微博點贊,每一條都要點到。

前年9月26日,孫儷的生日,鄧超發了條微博,配圖是從一月到玄月,不同日期的手機截屏,每一張上都顯着9:26。

間隔固然會對婚姻有影響,但重要仍是看兩個人有沒有維繫感情,維護家庭的意識。

有了這種意識,即使由於工作需要分居,也會盡量創造機會。

沒這種意識,哪怕每天在一個家睡,婚姻也會變得可有可無。

當然,對家庭的沉溺感,也是個陷阱,越是幸福,就越輕易喪失自己。

這對夫妻從不要求,也不鼓勵彼此爲了家庭去犧牲奉獻。

結婚生子後,記者曾問過孫儷,以後會不會淡出娛樂圈,迴歸家庭。

由於捨不得孩子,她也曾經想過隱退。

是鄧超告訴她,不能由於孩子拋卻自己熱愛的事業。

碰到好的本子,喜歡的角色,他老是頭一個舉雙手雙腳贊成她去拍。

那會兒,鄧超在深圳拍美人魚,她在拍羋月傳。

鄧超幾乎一兩個禮拜飛一次上海,參加孩子的家長會,還把孩子接來深圳,帶他去逛動物園。

在彼此的支持下,孫儷的成爲了80後女演員裏,首位收攬各大頂級獎項大滿貫的“視後”;鄧超摘得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桂冠。

憑藉在老謀子的片子《影》裏的精彩演出,夫妻倆雙雙提名金馬獎。

好的親密關係裏,不該有任何人做不了自己。

應當是兩個獨立的人,在實現彼此的價值,豐碩彼此的世界。

如今,鄧超不再擔心婚姻會讓自己失去自我。

孫儷也不再對媽媽爲家庭全身心付出,卻落得一場空,而耿耿於懷。

但這段婚姻的意義,絕不止是好的婚姻,能治癒原生家庭的傷,那麼簡樸。

結婚9週年時,孫儷發了條微博,細數他們的性格和習慣,是怎樣在潛移默化中從南轅北轍,變得相互融合:

恰是這段話,讓我悟出了一個道理。

婚姻的最高境界是:就算他們分開,人們也依然相信愛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