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看过《三国演义》吧,在诸葛亮出场之后几乎每一场战争都是预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给人一种无所不能的感觉。特别是在看人才方面,他能很轻易地分辨出此人的长处和短处,更好地去给他安排职位,可是“挥泪斩马谡”的这个事件里,他为何却看走了眼呢?

在诸葛亮初次北伐的时候当时其实手里的悍将还是不少的,完全可以派一个比较稳妥的人去守街亭,可是他却独断的选择了马谡。要说其中原因的话,那就要提一下马谡的哥哥马良了,诸葛亮和马良的关系一直是比较好的,在马良死后诸葛亮认为其中有自己的一部分责任,所以一直想要找个机会去弥补。

所以在当时遇到这个机会的时候想到了破格提拔马谡,正好也了却自己的一桩心事,其实他也不是一下子就做出决定的。刘备临死前提到过的"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也是认同这个观点的,他个人感觉马谡这个人也不是很靠得住。

不过在当时魏延经常跟诸葛亮做对,他没有太大的精力去选择更合适的人选,他个人感觉马谡虽然尚且有不足之处,可是在军事指挥上还是有一定优点的,所以最终选择了提拔他。在北伐初期的时候一切顺利,曹魏三郡轻易的就拿到了手,诸葛亮开始有点放松了警惕。

诸葛亮认为马谡守街亭是稳稳当当的,因为他还安排了王平去充当辅助,另外街亭易守难攻,只要做好埋伏完全是不可能被攻破的。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诸葛亮这种智慧的,马谡不听王平的劝告选择了在山顶扎营,结果被截断了粮草,街亭就这样破了,蜀国的国运也就这样衰弱了下来。

诸葛亮其实本来以为守街亭是轻而易举的,等北伐成功之后可以借此给马谡升官的机会,这样自己对马良的愧疚也能少一些。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切都没有如愿,在杀马谡的时候诸葛亮内心不仅自己十分的自责,而且对马良也是相当的愧疚,最痛苦的应该是他了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