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唯一一个横跨两洲、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过去有过和它领土范围相匹配的时期,也有过被西方国家远远甩在身后的岁月。而且在近五百年中,是在各国当中不多的尝试过多种制度的国家。

大约在10000年前,俄罗斯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他们的主要是以狩猎采集为生。又过了大概6000年,人类来到了第聂伯河并在此定居了下来,开始采取种植和驯养家畜的生活方式。大约1000年前,印欧语系的一个分支金麦里人来到了这片土地,带来了先进的铁器文化,陆续而来的有操伊朗语言的斯基台人、萨尔马特人以及希腊人等,他们带来了自己的伊朗、希腊文化。公元200年左右,波罗的海地区的哥特人向东南方向侵入,接着又有匈奴人、阿尔瓦人、可萨人斯拉夫人等都踏入了这一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俄罗斯这一带,民族关系是多么复杂,如果建立的帝国处理不好这些关系,帝国就很难建立一个稳固的统治,导致苏联解体的其中一个原因很难把民族关系排除在外吧!这让我想到了中国,中国有56个民族,几千年来,这么多民族能够和睦相处,共同接受中原文化的统治,不得不承认中国人高超的治国之道。

882年,基辅诞生,这是俄国建立的第一个王国。当时,基辅并没有把发展方向往西方拓展,而是和拜占庭建立起经济、贸易往来,使得拜占庭的礼仪、文学、艺术、法律等文化影响了基辅罗斯,特别是从拜占庭传入的基督教(教会分裂后是东正教)渗透到了基辅罗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拜占庭的先进文明武装下,基辅罗斯相对那些落后的部落进步不少,国家力量也更为强大,所以它后来把可萨人等都征服了。11世纪,基辅罗斯的势力范围包括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及从奥卡河到喀尔巴阡山脉,具体为俄罗斯西部、乌克兰、白俄罗斯等。1054年,国王雅罗斯拉夫去世,临死前把国土重新分给了他的儿子,他的后代彼此为争夺土地,给基辅造成了持久的内战,致使基辅元气大伤,直至1240年被蒙古人所灭。

蒙古人虽然征服了基辅罗斯,但是他们基本上是统而不治,每年只要求各地上交贡品,并没有建立统一王朝。因此罗斯被分裂成了几股势力:波罗的海一带的诺夫哥罗德王国、基辅西南部的沃里尼亚和加里西亚、基辅东北部的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利王国,这几股势力之间冲突不断,最后由东北部崛起的莫斯科王国摆脱蒙古后,又在1505年一扫群雄,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统一大业。莫斯科王国在15世纪下半叶的伊凡三世当政时期,仿效拜占庭模式设计了一套本国宫廷仪式,其中有涵盖采用“沙皇”头衔,施行专制。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后,以后沙皇就成为历任国王的称呼,当伊凡四世去世后,俄国的领土已经扩张到了西伯利亚。

在莫斯科王国统治期间,彼得大帝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为俄国开创新时代的具有雄才伟略的沙皇,他在1682年十岁继位,十二年后开始执掌大权。他的一生,不仅亲自去到西方旅行、学习,还持续派遣青年到荷兰、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家留学深造,向西方国家学习造船、航海、文学、教育等先进技术和文化,同时也仿照西方模式组建军队……以至于可以这么形容:从服饰穿着、历法、教育、航运、农业、工商业等方面都在和西方接轨。正是这些先进文明的引入,对旧文明的改革改变了俄国的方方面面,使得俄国的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彼得一世率领军队在18世纪初打败了瑞典,获得了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维亚、拉脱维亚等省份,把这些区域占领后,俄国就可以直接通过波罗的海加强与欧洲的经贸、文化交流,对促进俄国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彼得大帝1725年去世后,俄国与英、法等欧洲强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差距日益缩小。接下来进一步令俄国壮大的非数叶卡捷琳娜大帝不可,她自幼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1762年登上沙皇之位后,根据启蒙思想对俄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召集立法委员会、组建新的地方政府系统、经济上推行自由主义取代过去的重商主义……通过这一系列改革,经济得到发展、体制更为健全,思想文化更加先进。18世纪七八十年代土耳其在和俄国的征战中被击败,版图扩张到大高加索山脉和克里米亚,又在九十年代参与肢解波兰,得到立陶宛和乌克兰。此时俄国已然成为在欧洲占有一席之地的强国。

19世纪初,欧洲的革命蔓延到俄国,掀起了农奴解放运动,另外工业革命的产生使得工商业的发展对地主造成了重大打击,落后的生产方式完全不适应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了,迫于压力,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签署了“解放农奴宣言”,农奴解放后,为工厂提供了大批劳动力,孕育出了逐步发展壮大的工人阶级这一社会群体,可是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工人阶级处境十分艰难,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人民被迫起来反抗沙皇统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列宁领导工农红军在1917年推翻了还在要求参加“一战”的封建政权,建立起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新建立的苏联把金融、交通运输、大型工厂等全部国有化,保持对国家经济的控制,通过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经济基本上恢复到了“一战”前的水平。1927年,斯大林上台,第二年开始推行计划经济,中央高度集权,大力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需相关的工业,搞农业集体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到40年代,加盟共和国增加到了不少于11个: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乌克兰、白俄罗斯、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以及五个斯坦国。20世纪中叶,苏联的综合国力足以与美国匹敌,双方开启了“冷战”的较量。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后,推行了七年计划,农业得到重大进步,生活必需品得以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到了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经济下滑,军备竞赛的的开支十分庞大,给苏联的财政造成沉重负担,戈尔巴乔夫为缓解经济危机,实行民主化,给企业和地方放权,甚至从意识形态领域把党的领导从宪法中删除,导致中央的权力减弱,各地方的权力增强。各民族拥有了更大的自治权后,纷纷要求从衰落的苏联独立出去。1989来开始,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国家独立,1991年叶利钦当选俄罗斯总统,脱离苏联,12月接管苏联政府各部门,取缔苏联共产党,从此,苏联退出历史舞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