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兴起后,创立湘军的曾国藩被朝廷视为救命稻草,十年内连升十级,权势很大,等他攻克天京、完全平定太平天国后,论功行赏,被册封为一等勇毅侯,官拜太子太保,打破了清朝不重用汉人的祖制。

不过权力的增长,并没有让曾国藩迷失,他一直保持着比较节俭、低调的生活习惯。在他官至二品时,本可以乘坐八人抬轿,按照规定配备引路官、扶轿人、护卫等,但实际上曾国藩仍按着三品以下的配置,除了增加两名护卫,其他都没有。究其原因,大概曾国藩时常告诫自己,官场之上人满则忌,树大招风。

曾国藩还打定主意,不给家里多寄钱,能维持日常开销就差不多了。他在家信里面说:“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曾国藩的治家之道是以俭励志,这与他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有关,他从小就被教育“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后来,曾氏一族虽然“京城有人”但并没有卷入政治,也没有成为别人手里的把柄,所以曾国藩死后,也能安稳地过日子。要知道,明朝的张居正,生前一手通天,死后却被抄家,子女后代要么流放,要么饿死,主要原因就是他树敌太多,给家里留的“好处”也特别多。

在曾国藩死后,他的遗嘱中明确提到“丧事概不收礼”,不管亲疏远近,可以来吊唁,但绝对不准收受礼金。在当时,这一点让人也难理解,他的弟弟曾国荃就劝侄子曾纪泽不要完全遵守这条遗嘱,毕竟一品大员的丧事,绝非一点点钱财就能办好、办风光的,另外也可以折中,关系密切者,“似可以酌受”,也算是给他人面子。但这个建议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并没有接纳,还是原封不动地执行了曾国藩的遗嘱,没有收取任何人任何礼金。

曾国藩自以为生前已经留够了身后钱,但实际上他的养老钱,基本只够办个丧事,并没有给子孙后代留下多少钱财。

相对来说,现在许多人都讲究红白事大办特办,而且都要收受礼金,不同的地区,金额虽有差别,但总是都希望越多越好。以至于国家不得不出台一些政策,引导节俭,不要铺张,也不要攀比,比如很多地方就明文规定,红白事宴请范围、宴请标准,不能超过多少桌,每桌不能超过多少钱等等,看似很细,但实际上还是有人悄悄地大操大办。而真正能真心学曾国藩的,几乎没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