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去網上百度的大多是脫髮、失眠、長痘怎麼辦?

然而大數據卻告訴我們,高血壓這個中老年人的「隱形殺手」已經潛伏在年輕人羣中了。

媒體報道,36歲的“程序猿”小王六年前體檢就查出高血壓,他想着自己年輕,就沒有在意。直到一次連續加班幾天後,忽然四肢水腫,走平路都喘氣。去醫院一查,竟然血壓高達170/100mmHg,已經發生心衰,差點就掛了。

高血壓是很多心腦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中風、心力衰竭的重要風險因素。在血壓升高不太多時,人的自我感覺不明顯,然而傷害已經在緩慢發生

長期高血壓會傷害心、腦、眼、腎

近期,廣東省人民醫院研究團隊對以往17項研究中450萬年輕人的血壓在近15年內的隨訪結果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近1/4的心血管事件與年輕時血壓升高有關,而且收縮壓和舒張壓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各自獨立的影響。

該研究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BMJ上。

文獻篩選和納入的過程

研究者把所有人的血壓值(單位:mmHg)分爲了五個等級,分別是:

最佳血壓:收縮壓<120;舒張壓<80

正常血壓:收縮壓120-129;舒張壓80-84

較高正常血壓:收縮壓130-139;舒張壓85-89

1級高血壓:收縮壓140-15;舒張壓90-99

2級高血壓:收縮壓≥160;舒張壓≥100

其中,以最佳血壓爲參照組,其他四組的結果與之進行比較,看看血壓和健康究竟有何關係。

本研究主要有三大發現:

01血壓越高,越容易“被還債”

少年不知愁滋味,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在隨訪期間,一共發生了8萬多例心血管事件,「最佳血壓」組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最低,約爲1.97/千人年。

其它四組與最佳血壓組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的比值稱爲相對危險度(Relative Risk,RR)。

RR的值代表的是該組發生率是最佳血壓組發生率的倍數。它是危險因素調查中非常常見且至關重要的一個指標。

因此很容易計算並理解:如果RR值>1且越高,表明血壓升高帶來的效應越大,與發生心血管疾病發生和死亡的關聯強度越大。

如果RR值>1且越高,表明血壓升高帶來的效應越大,與發生心血管疾病發生和死亡的關聯強度越大。

RR值在血壓正常組、較高正常血壓組、1級高血壓組和2級高血壓組分別爲:1.19、1.35、1.92和3.15。

也就是說,年輕時血壓越高,將來年紀大了,發生心血管事件、腦卒中、冠心病以及死亡的風險也比別人大。

圖片表示的是與最佳血壓相比,其餘四組的心血管事件相對風險,可以看出從最佳血壓到2級高血壓,中間菱形點的分佈總體逐漸往右,意味着風險越來越高。

進一步的分層分析發現,過了30歲,血壓高於正常值(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5mmHg)與心血管事件風險的關聯更加明顯

021/4的心血管事件發生與血壓升高有關

研究發現,血壓升高相關心血管事件的人羣歸因分數(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PAF)爲23.8%。

人羣歸因分數常用在病因學研究中,表示在特定時期內,如果消除或者預防某危險因素後,人羣中疾病發生風險降低的比例。

反過來,也就說明約四分之一的心血管事件可以「歸咎」於血壓升高。這個指標可不低!研究中指出,這個值甚至比中老年羣體還高,可見年輕時血壓升高的危害性!

03收縮壓和舒張壓各有影響

血壓的兩個值——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對心血管病和死亡率有獨立的影響。

對收縮壓來說,高於120-129mmHg時,與心血管事件、冠心病和中風的風險增加相關。而舒張壓高於80mmHg就開始關聯心血管事件風險。

收縮壓高於150~160 mmHg時,全因死亡率(也就是下圖的那條紫色曲線)的風險就開始增加,而與舒張壓相關的風險增加始於80~90 mmHg。

上爲收縮壓,下爲舒張壓

獨立地,收縮壓每增加10mmHg,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增加5%,冠心病的風險增加3%,中風的風險增加4%,全因死亡率增加2%。

而舒張壓每增加5mmHg,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增加4%,冠心病的風險增加2%,中風風險增加3%,全因死亡率增加2%。

這一發現的意義在於,老年人和年輕人的高血壓生理病理基礎有所差別,年輕人發生高舒張壓的情況更普遍,因此對於年輕人羣來說,應特別注意舒張壓的增高

04年輕人需不需要積極降壓治療?

高血壓無論對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是有害的,但是否年輕時就要長期服藥進行降壓治療?

圖片來源:pixabay

研究者認爲,進行降壓治療需要證據支持: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以及治療的獲益。

目前常用的風險預測模型或指南主要基於高風險或超過55歲的患者,還沒有在年輕人中得到驗證。

這項研究的發現也只是基於觀察性研究而不是介入性研究,因此沒有獲得與抗高血壓治療相關的直接數據,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查

但這並不意味着年輕人可以放任自己的血壓不管,畢竟研究已經說明高血壓帶來的風險不容忽視。

還是要從年輕時就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定期體檢,避免熬夜和放縱,「勿以惡小而爲之」,等到老了往往就已經來不及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