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孩子這事兒,和擠痘痘一樣,“明知不可爲”但總是忍不住“爲之”。

昨天我被孩子氣的眼冒金星,沒忍住吼了他。

有那麼一瞬間,我真想把孩子塞回肚子裏。

事情是這樣嬸兒的,前幾天,我帶兒子上課外班。

課前老師點名,點到兒子時,老師的發音有點不太準,他沒反應過來是在叫自己。

老師又叫了一遍,兒子猶猶豫豫的,答應的聲音很小。老師沒聽見,以爲這個學生沒來。

圖片來源soogif

我正好坐在兒子後面,拍拍他,讓他趕緊舉手告訴老師。

可是直到老師點完名開始上課,他的手都沒舉起來。

我心裏又急又氣,想:“這孩子怎麼這麼慫?連舉個手大聲說句話都不敢!”

越想越生氣,又戳戳兒子小聲吼道,“你趕緊告訴老師。出勤情況要錄入系統的!”話語中已經帶了情緒。

直到老師讓同學們做課前小練習,他才舉起手。老師走過來問什麼事,兒子小聲和老師說了。

這孩子,太慫!

看着前排兒子小小的背影,我心裏有些煩躁。氣他的膽小,也氣自己沉不住氣,一點小事就急成這樣。

冷靜下來之後,我覺得我作爲一個早教工作者,這麼做實在是不應該。

優寶想着,這種雞飛狗跳、讓人腦瓜子直嗡嗡的情況各位寶爸寶媽也會遇到,所以就想和你們聊聊關於吼孩子的話題。

01

經常被吼的孩子

真的很受傷

有一說一,有時候在面對孩子撒潑打滾、無理取鬧的時候,吼叫確實是個能一招制敵的方法。

我們在嘗過甜頭後很容易上癮,就會變成遇到問題“吼就對了”。

各位寶爸寶媽真別覺得孩子還小,吼完也不記仇。

吼孩子,對他們的傷害也是很“立竿見影”的。

孩子會缺乏安全感

雖然我們吼孩子的理由有千千萬,但對於孩子來說,很多時候他會覺得被吼的莫名其妙。

總是“無緣無故”被吼,會讓孩子 缺乏安全感,在做事前會總擔心會不會被吼,變得畏首畏尾、戰戰兢兢。

孩子的性格會受影響

長遠來看,經常被吼的孩子,容易 性格孤僻、懦弱、不自信,不善交際或處理人際關係,或者孩子爲了不被吼,努力順應家長的想法,形成“ 討好型人格”。

還有一點大家別忘了,3歲之前孩子都是行爲教育階段。

孩子會下意識地模仿你的行爲。

大家要是遇到事情就用大吼大叫的方式來解決,那麼孩子也會模仿,在遇到問題時也會通過暴躁和激烈的方法表達情緒。

嚴重會影響大腦發育

哈佛醫學院附屬美國頂尖的精神病專科醫院精神病學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 認爲, 父母對孩子長期吼叫的確會改變孩子的大腦,影響他們的智力。

Teicher 的團隊分析了曾經遭受過父母言語暴力(吼叫、謾罵等)的成年人的大腦,發現他們的韋尼克區(主要負責理解口語)和前額葉之間的連接減少,而這兩個區域之間的連接越少,一個人的言語理解能力越差。

Teicher 說:“我認爲這些人沒有發揮出他們的語言潛能。”

瀋陽市心理研究所曾做過一個名爲《語言能造成多大的傷害》的教育短片。

寶爸寶媽們可以看一下,真的很令人震撼。

02

深刻地剖析自己

是進步的開始

有很多媽媽問我有沒有吼過孩子?當然有,那時初爲人母,看到孩子的一些行爲,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想想原因,跟自己經歷的原生家庭息息相關。

在我的記憶裏,那時候犯錯後很少被溫柔以待,而是打罵相加,甚至沒有解釋的機會。

我很討厭這樣的方式對待我,但是當我有了孩子後,卻也常常在心底冒出無名火。

想對着孩子發泄一番的念頭不停閃現,像極了當年媽媽教育我時的樣子。

與之相反的是我的一個老同學。

她父母的脾氣是我們那出了名的好,對她們姐妹從不打罵,說話溫和,她當了媽媽後,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

就算小傢伙頑劣不堪,她們也只會溫和地應付,不是責罵怒吼。

後來我不斷剖析自己,爲何會這樣?我該怎麼辦?我不斷深深地反思自己。

所以說養孩子是父母的一場修行,真的沒錯。真正地改變自己,還是得剖析自己。

圖片來源pixabay

你的反省越深刻,改變的能量越足,當你自己有了醒悟之後,那些能幫助孩子的方法才真正管用。

最怕的就是明明知道自己有問題,還打死不承認的人。

還有不少的父母覺得,打是親,罵是愛。

當你跟他們說不要打罵孩子時。他反而說你太慣着孩子,太把孩子當回事。

有一個媽媽在朋友圈分享說:“親生的就是親生的啊!上一秒鐘剛剛被我兇,下一秒又在我懷裏叫媽媽。”

還有的父母會說:"我有脾氣未必要憋着啊,把自己憋死?我們小時候不都是被打罵着長大的,不也很好嗎?"

面對這麼有道理的反問,我也是無話可說。

孩子總是那麼輕易地原諒父母。

如果是你兇了同事或者其他親戚,沒一段時間,肯定是修補不好關係的。有的還因此反目成仇。

也許正是因爲能這樣輕鬆地獲得孩子的原諒。所以很多的父母就覺得吼吼孩子沒關係。

03

只需3招,輕鬆成爲好父母

不要以爲發脾氣是愛,更不要覺得發脾氣是真性情。

真正能做好自己情緒的管理的人,纔是有真本事,才能成爲好父母。

下面分享三個方法來治吼。給孩子選擇題,也是給自己冷靜的思考時間

很多時候,父母吼孩子往往因爲孩子的行爲點燃了怒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

“孩子不聽我的話,跟我對着幹!”

“說了這麼多次,還是這樣!”

“就是得打罵才聽,你逼我的啊!”

一切都建立在“我”的基礎上,是我需要你這樣做,需要你1分鐘穿好衣服,需要你回來就做作業,需要你對我言聽計從。

孩子不是機器人,不是你寫入程序就按照你的需要來。

他們會有自己的想法,你爲什麼不聽一下?他們有自己的節奏,爲什麼不等一等看清楚?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會反抗,這都是正常的。

但是專制的父母總是不給孩子選擇,其實孩子更喜歡民主的方式。

當你給了他選擇,而非獨裁,他們更願意合作,願意溝通。

當我們自己給出選擇的時候,其實也是讓自己冷靜一下,盛怒下的你無法理智地給出選擇項。

當我們給了孩子選擇,他們就不會覺得是被強制安排,而是感受到尊重,而且他們會考慮自己的得失。

圖片來源pixabay

不嘮叨,話語有力量

不嘮叨,話語有力量

“要想說出的話有力量,就別嘮叨”。爲什麼再刺兒頭的孩子,到了部隊裏都服服帖帖?

因爲部隊教官的指令乾脆堅決,從不拖泥帶水。越是冗長、繁瑣的指令,越沒有執行力。

如何正確地給孩子下指令:

❶指令要具體,不帶負面情緒

給孩子的指令,必須讓他知道你希望他此刻具體做什麼,比如,不說“你應該整潔一些”,而說:“現在把自己的桌面收拾一下,然後我們好做手工。”指令不要是抱怨、指責、數落,不要帶負面情緒。

❷耐心等待反饋

下指令後,給孩子一些時間。給完指令,你要在心裏至少數到10 ,這時細心觀察,找到問題所在。

圖片來源pixabay用規矩來懲戒,而不是用你的脾氣來震懾

如果發脾氣和講道理都是無用的管教方法,那就得試試規矩了。

規矩本身靠它的合理性,所以定規矩要跟孩子說明,並且堅決按照規矩來,不能因爲心情好壞而隨意制定規矩,然後把規矩作爲說教或者專制的工具。

當真正地把規矩內化爲行爲習慣,當孩子的行爲出現偏離的時候,他就會自覺改正,而不是靠你吼叫。

比如我給孩子定的三個主要規矩:

自己能做好的事,就自己想辦法完成;

學習是一件認真的事,不能三心二意;

去買零食,一次可以買一樣。

所以當他等着你“伺候”他的時候,拿出規矩就行,自己的事,自己做吧。

沒有人是完美的,萬事萬物,包括人性,就像太極圖裏的陰陽魚,有陰有陽,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這是自然之道。

每個人身上,都有好有壞,有善有惡,這就是人。

成長,就是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開始。

育兒先育己。

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我們自我成長的過程。

看到自己被壓抑的一面,承認它,接納它,讓自我變得圓滿融洽,這就是成長。

自我成長了,就會看到孩子本身,而不是你頭腦中的孩子。

內心圓融了,目光也會變得平和,不再輕易被激起情緒的巨浪。

所以,下一次再忍不住衝孩子發脾氣時,記得默唸優家創始人吳臻老師的一句話:

“親愛的,外面沒別人,只有你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