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全国降温了,南方也是如此,

最近红茶和熟茶销售量在增加,云南茶山近期秋茶也基本结束,

最近的性价比高的熟茶,茶友可以选择老茶头,散熟茶001,或大臻乔木王熟茶饼,都是味道醇厚,价位又不高的好熟茶,或者干脆大的500克熟砖。

下月也会有一些价更高些的品质熟茶上架,主要是熟魂系列和臻字系列,都算是比较小众的熟茶。

通常审评一款熟茶,很多茶友认为汤色是重要的一项指标。毕竟,人还是喜欢好看的事物,有些茶友甚至看一下茶汤就判断茶的质量,我认为这倒没有必要。需要理解得更深一些。

经常喝茶的茶友就会知道,普洱茶的好坏在喝茶的时候,就可以从茶汤上辨别一二。

茶叶的加工质量及茶品优劣会直接体现在茶汤的汤色上,因此,很多茶友辨别普洱茶品质都会观其汤色。

见一些文章讨论用茶汤来说茶好不好的事,一些说得到位,但有一些就是没有太深入研究过熟茶产品的。简单总结就是透亮的就是好的,其它的都是泡茶或茶有问题的。

在原料的确定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是相反的。

从我们制作熟茶的原料上来说,一些茶区的原料价格比另外一些大茶区的价格高,这种价格是大货价格,说明,在市场上是已经高度认同了,这,肯定是有比较共同的原因的。

比如,勐海茶区的熟茶一般要比普洱茶区(思茅)的熟茶原料价格高,外观上,普洱茶区(思茅)的更细和亮,但大货市场还是认同勐海茶区的原料。原因是勐海茶区的熟茶味道更足。

电商是图文视频的销售,茶汤的图片从屏幕上看都是漂亮的,我们也不知道那道茶是投了多少投茶量,泡了多久,怎么修的图。

关于茶汤,人们简单说到,透亮这样的词来形容,

那,如何透亮,就是另一种概念。

茶友需要分得出来,透亮并非是我们的视线能穿过茶汤,如果这样的话一些内质薄的茶更容易得到高分。首先还是要内质丰富这个大前提。

茶汤的厚度与普洱茶的内质有关,茶汤在口中浓稠粘滑的触感和茶汤中悬浮的胶质成比例,我们说的“醇厚”指的就是熟茶的厚度。质感丰厚的茶汤像喝鲜奶或者蜂蜜水,质感单薄的茶汤入口的感受像酒或者柠檬水。

大臻熟茶都是从源头原料开始确定,这些年,我们做熟茶的标准可能有改变,需要茶汤浓一些的,然后甜度,经泡度,再结合这个熟茶的滑度,基本就可以判断一个熟茶的内质了。内质少了,其它的就不好展开了。

比如下面的图中,

两个茶,泡到中段的茶汤,投茶量和出汤时间一致,图是用手机正常拍的,

从我们的制茶角度来说,那肯定是要选择左边的,就算价高一到两倍,

茶汤好看是一个。但我们需要理解一个更重要的:内质的表现。

茶汤好看需要点时间就可以,但内质是茶本身决定的,

我们说到醇厚,甜,香,这些不能凭空出来的。而是需要茶汤中内质丰富时才能出来,

这些年,喜欢开玩笑式的说熟茶酱油汤,像一碗浓的米汤,像一碗厚厚的孟婆汤,

这里面分几种情况,一是投茶量出汤时间短的问题,这是冲泡的问题,

还有一种是,一些熟茶在新茶阶段就确实内质很丰富,茶汤很浓。

而茶汤亮度方面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刚出堆的新熟茶,茶汤往往会有一个浑浊的时间段,所以新熟茶茶汤浑浊是很正常的,通过一段时间的陈放后,浑浊的汤色会得到改善,它会显得明亮起来。

茶汤浓正是我们需要寻找的。

这些年,随着熟茶口感升级,熟茶原料也在精细化,很多小众熟茶成本也在拉高,但,还是试试吧。不要太高就行,喝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不管是口感还是体感方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