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領域又將迎來歷史性時刻!根據新華社報道,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 “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進入發射準備階段。今年年底前,它將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升空,執行新一階段的探月任務。按照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的介紹,此次“嫦娥五號”將實現中國航天探月史上的多個“首次”。特別是首次在月球表面採樣並攜帶月壤返回地球,將對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意義非凡。

從歷史進程來看,人類探索月球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止。早在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就讓宇航員阿姆斯特朗首度在月球上留下人類足跡。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都加大了對探月工程的投入。特別是中國,我們的空間探測事業就是從月球探測起步的。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以及無數航天人的努力中,“嫦娥探月工程”自2004年正式啓動,並於2007年實現了“嫦娥一號”升空。在填補了我國在探月領域的空白之後,“嫦娥二號”、“ 嫦娥三號”、 “嫦娥四號”按照預期計劃逐步升空。特別是去年1月3日,隨着“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陸,“嫦娥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中關鍵的第二步順利完成,也標誌着人類在月球探索進程中邁出了重要一步。特別是在完成落月計劃之後,藉助“鵲橋”中繼星“牽線搭橋”, “嫦娥四號”可以順利開展各項探測工作,並且讓月背和地面實現了穩定通信,這也爲下一階段“嫦娥五號”計劃奠定了堅實基礎。

事實上,“嫦娥五號”的發射計劃已經經歷了多次延期,從2011年的立項至今已經過了9年。之所以說中國航天人如此謹慎,就是因爲它承擔着“繞、落、回”三步走戰略中的終極任務“採樣返回”,其中涉及的技術難度之高,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僅僅從“嫦娥五號”高達8.2噸的發射重量來說,能夠承載它的運載火箭就屈指可數。爲了匹配運載計劃,我國對“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進行了多次發射實驗,經歷了失敗和挫折之後,終於迎來了好消息。特別是今年5月5日,隨着“長征五號B”遙一火箭發射成功,它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得到了進一步肯定,也標誌着“嫦娥五號”升空計劃將在今年如期完成。

作爲目前全球最大噸位的無人深空探測飛船,“嫦娥五號”的研發建造成本也高的驚人,再加上“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投入,預計此次發射計劃的總投入超過了30億元。或許有網友會質疑了,國家耗費數十億元千里迢迢去月球“挖土”,這個代價是不是太大了?事實上,如果此次計劃順利完成,中國航天將收穫難以想象的回報。

據悉,此次“嫦娥五號”的項目週期在22-23天左右,除了完成月球採樣之外,還將執行多達11個技術科研項目。這些項目包括了驗證大型運載火箭、地月轉移軌道飛行、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上升和下降、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環月等待、月底轉移、以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大氣層等。可以說,其中很多項目在全球範圍都是首創。

更加令人期待的是,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在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也首次透露,我國正在進一步拓展探月工程項目,預計在2030年將正式建立無人月球科研站,這項任務將由“嫦娥”系列的6-8號來完成。這也意味着,未來我國在探月工程以及航天技術領域將實現再次超越和領跑。(舍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