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传奇故事很多,上马能打天下,下马能治天下,狠起来比谁都狠,心软起来比谁都软。他敢于当机立断,杀死自己的哥哥和弟弟,还杀死他们所有的儿子。但他最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的眼泪,是他对大臣的感情投入。

贞观二十一年正月,高士廉去世。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舅舅,也是长孙皇后兄妹俩的实际抚养人,又是和唐太宗一起并肩走过多年的战友。唐太宗听到消息后,马上要亲自去吊唁。此时的唐太宗自己身体也不好,正在吃药,房玄龄站出来劝阻,说唐太宗不宜去那种地方。

唐太宗拒绝了,说自己此去不单是为君臣之礼,更有故旧情深,还有亲戚之情。高士廉不仅是长孙皇后的舅舅,更是他们的媒人,唐太宗此举,不仅是对长孙皇后深爱的表现,更是对高士廉的感激。这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让外人看了都忍不住想掉眼泪。

唐太宗拖着有病的身躯执意去了。半路上,他遇到专程赶来阻拦他的长孙无忌。高士廉已经预料到,自己身死之后,唐太宗会不顾一切前来。长孙无忌哭着告诉唐太宗,舅舅临死前曾留下遗言,皇帝身体不好,一定不要让他到丧事现场。唐太宗还是不听,执意要去,长孙无忌拉着唐太宗的马,抱着马头上哭了很久,唐太宗没办法,这才不情愿地掉头回宫。

高士廉出殡那天,唐太宗站在城楼上远眺,他用眼泪和眺望为逝者送行。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最重要的伙伴,宰相房玄龄病重。此时,唐太宗在玉华宫。为了能见最后一面,唐太宗让人把房玄龄抬到玉华宫。两个垂暮之年的老伙伴都感慨地流下了眼泪。

唐太宗找了很多名医给房玄龄治病,还让御厨一日三餐给房玄龄送饭。为了来往方便,唐太宗还让人凿宫墙,另开一个门,随时派人问候。可是,即便如此,也没能留住房玄龄。

又一个战友先他而去,唐太宗分外伤感。这些年,他的眼泪就没断过。

唐太宗不是到了晚年才多愁善感起来,他年轻时也是这样。

贞观四年,46岁的杜如晦病重。30多岁的唐太宗亲自到杜府探望。看到杜如晦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唐太宗难过地泪流满面。

杜如晦死后,唐太宗哭得很伤心,他让虞世南为杜如晦撰写碑文。在一次吃瓜时,唐太宗又想到杜如晦,他伤心地怎么也吃不下去了,让人把剩下的瓜拿到杜如晦的灵前祭奠。

后来,房谋杜断的宰相只剩下房玄龄,在一次给房玄龄赏赐时,唐太宗又想到杜如晦,想到阴阳两隔,唐太宗又伤感地流下眼泪。他本来打算赏赐杜如晦同样的一条黄银带。不过,考虑到鬼神怕黄银,唐太宗交给房玄龄一条黄金带,让他送到杜府。

两年后,贞观六年,39岁的张公瑾去世,又一个英年早逝的人。唐太宗要到郊外去哭一下张公瑾,太史看过历书后告诉他,那一天是宸日,不宜流泪,不能去。唐太宗说,君臣如同父子,儿子去世,父亲哭泣,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怎么能规定哪天不能哭就不哭了呢?

贞观十二年,老臣虞世南去世。虞世南不仅是贞观大臣,更是唐太宗的书法知己,两人经常在一起探讨书法。唐太宗为虞世南开追悼会,伤心地哭着说自己没有了知音。他写了诗让人拿到虞世南的灵前焚烧,希望虞世南在另一个世界能看到。几年后,唐太宗又梦到虞世南。几年过去,他依然没有忘掉虞世南。

贞观十六年,魏征病重。唐太宗得知魏家连个正经卧室都没有后,把自己准备盖小殿的材料拿出来送到魏家,督促工人五天就盖好了,还送去被褥等生活用品。

魏征病入膏肓时,唐太宗再次亲自探望,拉着魏征的手流泪。贞观十七年正月,魏征去世,“太宗亲临恸哭,废朝五日。”(《旧唐书·魏征传》)

同一年,一件让唐太宗痛心的事发生了:他最喜欢的大臣侯君集谋反。为了不让侯君集受辱,唐太宗亲自审问。当证据确凿,定罪问斩时,唐太宗流着泪向大臣求情:可不可以免侯君集的死罪?大臣都不同意,唐太宗只好下了杀人令。为了侯君集,唐太宗从此不再上凌烟阁。

贞观十九年,51岁的岑文本跟着御驾东征。走到幽州,岑文本暴病卧床,“太宗亲自临视,抚之流涕。”(《旧唐书·岑文本传》)唐太宗再一次为大臣流泪。当天夜里,岑文本累死在工作岗位上。听到报丧的钟声,唐太宗知道,岑文本死了,他多么不想听到这样的钟声!

贞观中后期,唐太宗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感情都放在工作和大臣身上。他和近臣在工作中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让他不仅为近臣哭泣,还会梦到他们。这说明唐太宗把他们装在心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君臣关系,才有君臣和谐、风清气正的贞观之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