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惠妃哭得那叫一个梨花带雨,边哭边向唐玄宗诉说,太子结党,对陛下不满,还要害我们母子。

看到心爱的女人哭得这么伤心,听到自己的儿子居然有如此行为,唐玄宗非常生气。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此时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女人。王皇后死后,唐玄宗一度想立武惠妃当皇后,却遭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大唐曾经被一个姓武的女人折腾得够呛,再来一个姓武的女人,还是上一个的后人,还是算了吧。

大臣们不同意,唐玄宗也不好反驳。不过,虽然他给不了武惠妃想要的名分,却给了她实际上的待遇。武惠妃在宫里的待遇和吃穿用度和皇后一样,唐玄宗不仅宠爱她,也宠爱她的儿子。

武惠妃和历代受宠的女人一样,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好在皇帝百年之后,自己和儿子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此时的太子李瑛,是赵丽妃的儿子。唐玄宗还是临淄王的时候,有三个宠爱的女人:赵丽妃,皇甫徳仪和刘才人。这三个女人分别为唐玄宗生下了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三个女人和她们的儿子在唐玄宗那里的宠爱,随着武惠妃的上位戛然而止。

女人们深知宫廷险恶,不敢公开有怨言,孩子们却不管这些,聚在一起时会发发牢骚,诉说一下心中的不满。太子和李瑶、李琚的牢骚被武惠妃的女婿杨洄听到,因为涉及到自己的丈母娘,甚至自己以后的荣辱,杨洄立刻告诉了武惠妃。

武惠妃听了大喜过望,她正想找太子的把柄,小毛孩自己送上门来,真是上天眷顾。于是,精心准备一番后,武惠妃在唐玄宗面前哭着,添油加醋的告了太子一状。

听了武惠妃的话,唐玄宗龙颜大怒。一个满腹牢骚的太子,要他何用?想当太子的人多得是,他不想干了可以换人。

朝会上,唐玄宗很明确地向宰相们提出来:换太子。三个字一出来,宰相张九龄马上站出来反对。他说,太子在深宫30年,并没有大的过错,怎能因为一句没有凭据的话废掉?更何况,太子是天下的根本,不能随便说换就换。

张九龄引经据典,说明随便换掉太子会导致国家动乱。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了栗姬的话,杀了太子申生,害得晋国乱了三代;汉武帝听了江充的话,逼得太子刘据谋反被杀,导致后来霍光专权;晋武帝听了贾南风的话,废了愍怀太子,造成中原生灵涂炭,五胡乱华;隋文帝听了独孤皇后的话,废了太子杨勇,结果丢了天下。这些历史都告诉我们,废太子一定要慎之又慎。

张九龄说得头头是道,唐玄宗的脸色却阴沉得快要下雨。这一切都被李林甫看在眼里。此时的李林甫刚刚挤进宰相集团,还没有大的发言权,但他善于察言观色,更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刚才的场景,他作为旁观者,知道张九龄的慷慨激昂早已引起了唐玄宗的反感。不过,他什么也没说。

朝会结束后,李林甫拉住一个唐玄宗的一个亲信宦官,拉家常一般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问外人?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明显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皇帝我支持你。

同样的话,唐玄宗的爷爷李治也听到过。当年,唐高宗要废掉王皇后,让武则天当皇后,在遇到挫折时,李绩也对唐高宗说过这句话,只不过李绩是对皇帝本人说的,李林甫也是跟宦官说的。李林甫知道,宦官一定会把自己的意思转达给唐玄宗。

李林甫和武惠妃两人已经达成协议,李林甫支持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当太子,武惠妃想办法帮李林甫当上首席宰相。内廷和外臣勾结,历来是皇帝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此时的唐玄宗还没有感觉出来,他正在生太子的气,生首席宰相张九龄的气。

宫廷内,武惠妃没有闲着。她派宦官偷偷出宫向张九龄传话:如果支持寿王李瑁,你的宰相可以做得更长久。武惠妃不愧是武则天的后人,她一面和李林甫合作,一面拉拢张九龄。她的意图很明显,不管哪一方,只要我儿子能当太子就行。

耿直的张九龄根本不吃这一套,把武惠妃派人给他送消息这件事告诉了唐玄宗。唐玄宗似乎有点明白,所谓的太子不满,很可能是武惠妃的阴谋。但他禁不住武惠妃和李林甫轮番轰炸,还是逐渐疏远了张九龄。

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的女婿杨洄向唐太宗汇报,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和太子妃的哥哥一起试图谋反。唐玄宗马上招宰相商量。李林甫还是那句话,这是陛下的家事,我们这些大臣不应该干预。而涉及到谋反这样的大事,张九龄也不敢轻易提出反对意见。他知道,唐玄宗最忌讳的就是有人谋反。

唐玄宗本人是靠政变起家,他通过两次政变,才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权利。因此,在他的人生档案中,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谋反。如今,自己的儿子要谋反,这是要逼自己退位吗?当太上皇的待遇如何,他不是没见过。

盛怒之下的唐玄宗马上让宦官传令,赐死三个儿子,其他相关人员流放。都不立案审查,直接杀死,还在一天之内杀死三个儿子,唐玄宗够狠心。

这场因为太子而引起的宫斗正拉开序幕。李林甫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并逐渐掌握大唐政权十几年。唐玄宗不再是那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开始怠政、放权。盛唐的下坡路,从这时候就开始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