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央视新闻推送了杭州88岁的余帼华奶奶的故事。

我没有准备活,我们大家都准备死的

1950年11月,她作为一名医疗员入朝参战。

“当时是准备死的。”她回忆,战友受伤后从不叫疼,要求把麻药用在更重的伤员身上。

当时,第20军所在的长津湖非常寒冷,敌人已经打过来了,硝烟弥漫,战士们根本来不及换装。

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高山丛林中行军打仗,很多指战员被冻伤,以致终身残疾,还有很多战友被冻死在战壕里。

麻药不要给我用,要用在更重的病人身上

运输线被敌机控制,物资难以运到前线,导致卫生所必需的药品短缺。

为伤员取子弹时,伤员们经常痛得咬紧牙关,但他们从来不叫疼,都是忘我的:

“宁可自己熬,麻药不要给我用,要用在更重的病人身上。”

余帼华也咬牙硬扛断指之痛,只为把珍贵的麻药留给更重的伤员。

我是一个幸存者,要完成一生向往的东西

从朝鲜战场归来后,余帼华转业从医,直至退休。

去年,余帼华回到朝鲜,看着牺牲战友的雕像和名字,她感到非常难过。

“很多战友都牺牲了,我是一个幸存者,活着回来了。”

余帼华说,她要完成一生向往的东西,要更加努力、坚韧地活着。

1965年她腰部意外重伤,因此卧床15年,后来坚持复健,与病痛作斗争。

84岁时,她去到了南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举起国旗。

去年,她87岁,完成了去北极的目标。

余帼华的老伴,是她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两人都还珍藏着当时穿过的军装。

再次穿上,他们情不自禁眼泛泪花,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这位杭州奶奶的故事,我们也曾报道过。

详见:杭州86岁“传奇奶奶”火了:你们年轻人啊,真的要多出去走走

余奶奶是在2016年11月去的南极,当时,她跟着一个45人的团,开启了一趟南美、南极19天的旅行。

在这19天里,她换乘14次飞机,飞了5.5万多公里,一路上游玩了圣保罗、玛瑙斯、里约、伊瓜苏、乌斯怀亚、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城市和南极大陆。

“年轻时,我就爬过雪山,但一直没去过冰山,很想去一次。”余奶奶说。

南极回来后,余奶奶发了一条朋友圈:一直期待着挑战北极点,圆梦的时候很快就要到了。健康就是福,世界任我行。

2019年10月,就是她圆梦的时候。她跟团去了趟北极,在破冰船上待了13天。

“13天里,我只看到了一次太阳,还是模糊的。”

“有一天凌晨3点多,领队就叫我们起床了,叫大家去看北极熊。”

出去旅游,不管远近,余奶奶只背一个双肩包,最多再拎一个袋子,就“和平时买菜一样”。

“出门旅游,不能让带的东西成为累赘。”这是她的习惯,轻装简行。

比起年近九十“打卡”南极北极,其实让余奶奶更自豪的,是战胜了15年的伤痛。

1965年,单位组织干部外出劳动,在这个过程中,余奶奶腰部受了非常严重的伤,卧床治疗了15年。

“那几年是真的苦啊。”她说。

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躺在床上的时候,也常常局部地做八段锦,“锻炼是不能停的”。

躺在床上的15年,是怎么撑过来的?

“一开始我也不太想得通,后来我就想开了,那能怎么办呢,既然已经躺在床上了,也只能平下心来,好好的了。”

余奶奶说,“我的孩子们都很好,女儿每天晚上都会陪着我睡,儿子也会帮我擦洗身体。他们也给了我很多动力,我得好起来。”

“我忍痛性很强的,治疗的时候,我都不叫出声的,虽然很痛。哇哇叫有什么意思呢,反正都是这样的。”

现在,余奶奶的身体很好了,她常常会跟着老朋友们跳跳广场舞,做做八段锦。

以前,她还会在床上挂两条拉力绳,她引以为傲的肌肉,就是这样拉出来的。

旅游,现在是余奶奶最大的一个爱好。

算一算,她和老伴儿两个人,已经去了40多个国家,“快50个了”。因为老伴儿这几年身体大不如前,所以像南极这样的环境比较特殊的旅游地,余奶奶就只好一个人去了。

很多次旅游团里,她都是年纪最大的,大家都佩服她的勇气。

“我常常出去旅游,有的人可能觉得我有很多钱,其实没有的啊。”余奶奶笑着说,不过,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花钱这个事情,她看得很开的。

“钱少没有关系,但是我节省下来的钱,都要用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这才是花得值得。我现在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旅游,那我就去旅游。”

综合 央视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