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組織人事報》發佈時間:2020年10月14日

日本國土面積狹小,物產並不豐富,因此自古以來就有珍惜食物的傳統。由於糧食產量長期不足,日本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卻依然是個糧食浪費大國。日本消費者廳推算,日本每年被浪費的糧食有600多萬噸。也就是說,日本人每人每年浪費糧食約50公斤,相當於每人每天丟掉一碗飯(約132克)。農林水產省分析稱,日本每年的糧食浪費量與日本全國的大米年產量相當。

追求超高品質的惡果

糧食浪費主要來自在三個領域:食品製造、食品流通及家庭消費。

生產商推出新規格、新包裝的食品後,原來規格和包裝的商品會下架,很可能會被丟棄掉。超市、便利店等食品零售店中銷售的生鮮食品、便當、熟食等商品,當天銷售不完都需要作丟棄處理;在某些情況下,食品批發商、零售商爲防止缺貨而大量囤積某種食品,若沒有及時銷售出去,過了保質期也要丟棄。在消費環節,餐廳裏客人喫剩的食物,一般都會被丟棄;餐廳裏備貨而準備的食品原材料,當天如果沒有售完,一樣會被丟棄處理。家庭消費方面的糧食浪費主要有三種場景。一是原材料的“過度剔除”。比如,很多日本人只喫菜心,菜葉部分則被丟棄;二是就餐之後將喫剩下的飯菜丟棄;三是由於食物臨近保質期直接丟棄。

日本糧食浪費量驚人,根源在於日本社會對於食品品質的超高要求。日本食品流通業採取“三分之一規則”:即將食品製造日至保質期截止日這段時間均分爲三段,製造商和批發商必須在第一階段交貨給零售商,錯過日期零售商可以拒絕收貨。普通民衆出於對食品新鮮度的考慮,也經常大量地丟棄臨近保質期的食物。

政府企業齊出手

爲解決食品被大量廢棄問題,減少浪費,日本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食物浪費減量化和食品資源循環利用。

日本政府2001年實施《食品循環法》,要求食品生產企業儘量做到循環利用、減少廢棄物。日本政府也制定了相關目標,計劃到2030年將食物浪費量在2000年的基礎上減少一半。日本內閣還於今年3月通過了《促進減少食物浪費的基本政策》。

餐飲企業積極配合地方政府,推進“光盤行動”。食品生產企業首先根據不同商品的特性,科學地重新設定食品的銷售期限和保質期,並通過包裝技術的創新適當延長食品的保質期。食品流通企業開始協商“三分之一規則”,希望改爲“二分之一規則”。對於無法進入流通領域但仍在保質期的食品,可以捐贈給“食品銀行”。“食品銀行”再將獲捐食品贈送給福利機構或者有需要的個人。

在食品資源循環利用方面,政府對食品行業制定了更加嚴格的再生利用實施率——食品零售行業的再生利用實施率從2019年的70%提高到2024年的75%。政府還確定了食品資源循環利用的優先順序,即飼料化、化肥化、菌菇種植。在這三種方式都實現不了的情況下,再考慮其他的再生利用手段。

智能科技擔大任

2018年,一款名叫“TABETE”(中文意爲“喫掉吧”)的手機應用在東京、大阪等地上線,旨在利用數字技術,“拯救”可能會被浪費的食物。店家可通過這一應用程序發佈需要“被拯救”的食物圖片和價格等信息,消費者則可以搜索附近相關店家和食品,一旦發現合適的東西,便可在線下單付款,然後再按約定時間到店裏取貨。這些食品一般都打折出售,價格頗具吸引力。

如果說TABETE瞄準的是銷售環節的浪費,非營利機構日本浪費食品中心,則試圖遏制因食品保質期問題造成的浪費。針對大量並沒有安全問題的食品遭到丟棄的現象,日本浪費食品中心通過收購或接受捐贈,將這些食品收集起來,再利用其運營的連鎖店ecoeat低價銷售,或用於援助福利設施、慈善機構和生活困難者,在減少浪費的同時幫助有需要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