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解局]伊朗迎來武器“解禁令”,美國很不爽

“聯合國對伊朗長達13年的武器禁運結束了,但這對伊朗及周邊地區的影響仍然未知。”伊朗《德黑蘭時報》當地時間10月18日寫道。

當日凌晨,伊朗外交部在其官網刊發聲明,稱“聯合國對伊朗進行的武器禁運於當天自動解除”。

聽上去是個徹頭徹尾的“解禁令”,可爲啥連伊朗自己,一時半會兒也樂呵不起來?

10月18日“到期自動解除”的,是聯合國安理會第1929號決議。這份決議是自2006年12月以來安理會通過的第4份含有制裁伊朗內容的決議。起因在於,伊朗當年的核開發計劃,被認爲具有明顯“核武器製造傾向”。

2015年6月,中俄英法德積極推動的伊朗核協議最終達成,伊朗和美國奧巴馬政府均爲協議簽署方。當時這份協議明確:“其他簽署六國不再對伊追加制裁;暫停對伊貴金屬、汽車零部件和石化製品的禁運;允許少量伊朗石油出口;解凍伊朗留學生資金;放寬對伊食品和藥品進口限制。”

同年7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2231號決議,對上述協議進行了確認。也就是說,只要伊朗在接下來幾年內不違反協議,1929號決議規定的制裁內容到期即可解除。

如今期限已到,理論上講,伊朗本應“如釋重負”,但目前給伊朗造成最大危機的制裁早已不是1929號決議,而是2018年5月本屆美國政府單方面撕毀伊朗核協議後的制裁。

別看都是制裁,相較而言,聯合國安理會決議要求的制裁,同美國發動的制裁,在“效力”上截然不同。對於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每個聯合國成員國都有無條件遵守的義務;至於美方對伊制裁的作用力有多大,則取決於美方的“八爪章魚手”伸得有多遠了。

2015年,伊朗核協議達成之初,奧巴馬政府並未從中作梗,歐盟和中、俄也樂見其成,一切看上去都挺和諧。當時,美國政府解除了好幾項對伊制裁,歐盟國家若干公司赴伊投資,就連印度都跑去跟伊朗共同開發恰巴哈爾港。

然而好景不長。2016年美國政府換屆後,白宮立馬放話,稱要撕毀伊朗核協議,而且很快就“說到做到”——不僅單方面退出既有協議,還先後對伊朗採取了一系列嚴厲制裁措施,概括起來就是,禁止一切人跟伊朗做生意、徹底把伊朗踢出石油市場。

如此高強度、高難度的制裁如何落實?

這要依賴於美國操控的SWIFT(全球銀行業同業電信結算機制)。伊朗經濟高度依賴石油出口,而在既有世界石油美元體系下,通過這一結算機制,任何用美元結算購買石油的行爲,都逃不過美方的長臂管轄。

更要命的是,你跟伊朗做生意,哪怕不是石油買賣,一般也要使用美元。通過這個系統機制,一旦被美方獲知,就要“連坐”制裁個人、公司、全家。

美國對伊加緊制裁的最新動作是,美國財長姆努欽本月宣佈,將伊朗18家主要銀行列入制裁名單,以阻止伊朗“非法獲取”美元。受制裁對象在美國境內的資產將被凍結,且任何與受制裁對象進行交易的金融機構和個人,也將面臨次級制裁風險。

這手下得真夠重的。

美國這麼幹,當然讓伊朗很難受,也讓其他一些國家倍感“捉急”。

比如一些歐盟國家,本來紅紅火火地跟伊朗做生意,伊朗也將目光從原先的“溫飽主顧”轉移到了歐洲,但如今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且單方制裁,生意自然“竹籃打水一場空”。儘管歐盟也有“易貨交易機制”INSTEX系統,但畢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伊朗困境,以致伊方一度將濃縮鈾的丰度提高了一下,以示反制。

至於俄羅斯,跟伊朗的生意是小事,重要的是實在不喜歡美國“說話像烙餅”的態度,更擔心美國不斷的新刺激會讓伊朗真的造起核武器。

近日,有外媒分析稱,伊朗此番武器禁令解除後,將與俄羅斯加強合作。早在2019年,美國國防情報局就預測,伊朗可能會從俄羅斯購買高端武器;本月初,俄羅斯駐伊朗大使公開表示,俄方將考慮“伊朗所有的武器採購需求”,包括S-400防空導彈系統在內。

對於伊朗自身而言,聯合國禁令解除後,能從他國購買武器,並不能真正改變其面臨的困境。畢竟,相對於軍事實力的提升,長期國計民生事業的發展更重要。伊朗現在國內通脹高企、物資短缺,可見在美方一再霸道制裁之下,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伊朗的日子都不會太好過。

這種微妙的局勢下,伊朗面臨的兩難選擇在於,要麼撐到白宮政策轉向,要麼下大力氣將前述歐洲“易貨交易機制”系統發揚到底。

但這期間,同樣存在着更重大的風險:在外部與內部困境下,伊朗走向了“最後一步”——去重啓核計劃。若真如此,中東的局勢可就更復雜了。

文/千里巖

責任編輯:鄭亞鵬 SN23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