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妈咪

为什么很多父母们和孩子们,都觉得和对方没有办法沟通?

今天刷手机听到一个心理育儿专家说,父母要了解孩子在玩儿什么游戏,才能和孩子实现有相同的时间刻度,才能理解孩子,才能和孩子沟通。

“家长不知道王者荣耀是以一局为单位的,在家长眼里,王者荣耀和吃鸡没有任何的区别,但是,玩王者荣耀和玩儿吃一局鸡用的时间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家长对这个东西没有理解,他就不能很好地划分区间、划分单位,他只知道把孩子的插销拔下来,这是他唯一的管理手段,而这种做法必然会遭到孩子极大的反抗和反弹。”

这么说,父母应该就能明白,为什么每次制止孩子玩儿游戏,孩子怎么都不听了吧。

因为孩子在玩儿的游戏是有单位的,是有队友的,这一局不玩儿完,他会把其他队友给坑了,所以他没有办法在爸爸妈妈喊停的时候停下来。

喜欢打牌的家长应该能理解,想要半途停下来,你需要打完这一圈,这个“一圈”,就是打牌游戏的单位。

尤其是,父母喊孩子放下手机,往往是心血来潮,没有预兆。

孩子在闲着的时候,爸爸妈妈没有说待会儿要干嘛,孩子决定开一局游戏,结果爸爸妈妈过来告诉他现在要走了,或者是派孩子帮点忙,孩子喊不动,爸爸妈妈就生气,说孩子沉迷游戏。

孩子们很冤啊!除了游戏,对于更小一点的孩子,家长是不许他们看电视。

有的父母规定,每天只能看半个小时,还有的父母规定,每周只能看半个小时,到时间之后就去粗暴的制止孩子,完全不顾孩子的意愿,美其名曰坚持原则。

一位讲考研英语的老师刘晓燕,她讲课内容经常被分享到短视频上,那天她讲了一个她女儿和老公的事儿。

平时女儿的教育是爸爸负责的,爸爸给女儿规定,一周只能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

然后那天女儿正在看动画片,过了半小时之后,女儿没有意识到,爸爸也忘了要提醒孩子了,想起来的时候一看时间已经玩儿了40分钟了,爸爸就赶快过来给孩子关了动画片。女儿正在看《小马宝莉》,那一集还剩最后2分钟,而且剧情正好的关键地方,小马宝莉正在飞跃山谷。孩子就不行了,哭闹着要看完。

女儿来找妈妈,因为她只需要两分钟孩子就能看完,但是爸爸就是不让:“不能看了,你看了多长时间了?”

爸爸的做法不稀奇,好多家长经常这样管孩子。

但是妈妈就指出来,爸爸这么做没有顾及到孩子的感受。

不管是出于防止孩子沉迷游戏动画片的目的也好,还是为了让孩子保护视力也好,亦或是怕孩子浪费学习时间,要求孩子有节制的看电视玩儿游戏,都是应该的。

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家长真的不能太粗暴。

管理孩子玩手机和看电视,重点在于让孩子建立自制力,养成习惯,而不是靠爸妈一直强行管着,否则在父母管不到的地方,孩子只会玩儿的更厉害。

那么如何让孩子建立自制力呢?

在《美国妈妈这样教自信》当中,曾经说“朋友越多,童年越快乐”。很多儿童心理学家对此也十分认同。

手机和电视,在一定程度上是满足了孩子的“交互需求”,有人向他输出东西,他的情绪可以跟着调动起来,得到释放,所以说,手机和电视是孩子社交需求的一种代替。

对孩子来说,所有玩儿的活动吸引力都是一样的,所以一开始,孩子并不多么对手机电视感兴趣,你用别的东西就可以轻易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因为孩子只是怕无聊,只是拥有无穷的好奇心和无尽的精力。

只不过有的家长曾经在带娃的时候把孩子交给手机和电视,这样大人可以安静一会儿,所以孩子被手机和电视里的东西吸引,并且养成了习惯。

这一点很多爸爸妈妈做的很好,他们从小就不过多让孩子接触手机,所以孩子也不觉得手机多么好,因为他有更多比看电视玩儿手机还有趣的事。

所以说,与人交流越多的孩子,生活越丰富的孩子,对手机电视的需求就越少,依赖也就越浅。

我们小时候没有手机,每天也就放学之后看会儿动画片,也不会觉得生活很无聊,这也和我们小时候伙伴比较多有关系。

而现在,我们也可以带孩子多参与社交,多交朋友,多参与各式各样的活动。

平时带孩子到小区和其他小朋友玩儿一玩儿,找到和孩子比较合得来的,两家建立一个友好的关系,没事儿的时候可以约出来玩儿。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之后,也可以帮孩子在家里办一些有意思的活动,邀请孩子的同学过来家里玩儿。

另外,还可以多带孩子试听不同的兴趣班,培养孩子真正感兴趣的爱好和特长,这些孩子感兴趣的事儿可以帮助孩子过得更充实。

很多小朋友同时报了很多兴趣班,他们的生活就很丰富,时间分配的很合理,孩子的参与度也非常高。不要以为兴趣班孩子很排斥,现在很多孩子是主动想要报兴趣班,因为兴趣班中可以接触更多好玩儿新鲜的事儿,也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

这样迂回的方式,就可以在尊重意愿的基础上,合理的分配时间,得到效果的同时,让亲子关系不至于剑拔弩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