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鲁迅的《祥林嫂》,我们应该对祥林嫂这个令人悲悯的人物形象记忆深刻。然而,在封建社会,祥林嫂只不过是千万万万被摧残的妇女中的一个代表而已。其实在当时的每个村庄都可能上演这样的悲剧。七十八年前,河北邢台黄岔村就发生了这样的悲剧,幸好最终的结局因主人公的抗争而发生了反转。

祥林嫂的舞台剧形象

1942年,一位名叫张荣妮的姑娘,从黄岔村的娘家嫁到了寨门沟的夫家。夫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中还有一个婆婆。张荣妮没有过多的奢望,只希望能相夫教子,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一切都是那么的顺意,果然,张荣妮为丈夫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丈夫干活的劲头更足了,婆婆也整天笑得合不拢嘴,张荣妮感觉将来的日子会更幸福。然而,厄运正慢慢向这个家庭袭来,就在儿子3岁时,丈夫得了急病离开了这个世界。此时,全家只剩下张荣妮、婆婆还有三岁的儿子。丈夫去世,张荣妮虽悲痛至极,但她知道孩子是她的全部,她要尽快从悲痛中走出来,全身心地照顾孩子,将孩子抚养长大。然而,就在她还为丈夫戴孝期间,婆婆却以张荣妮的命硬克夫,将她以二百四十元卖给了别人。她回忆道:“那一天,我起床后将孩子的被窝裹好,刚要开门,却被几个人堵在屋里,捆了手脚并堵了嘴,然后,一根杠子从捆住的手脚当中穿过,像抬猪一样将我抬走。”

一位被捆绑的妇女

3岁的孩子还在睡梦中,没有哭一声。而张荣妮看到婆婆正站在院子里,手里还攥着钱。她撕心裂肺地喊,但无济于事。就这样,她被吊着抬了20多里路,从寨门沟的夫家抬到岭底赛的陌生人家。她糊里糊涂地成了这家的媳妇。此时的张荣妮似乎就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然而,张荣妮因太想念自己的孩子,不甘受到非人的对待,她试图反抗,但每次反抗后,身上都会被毒打的伤痕累累。终于有一次,她找准时机逃了出来。

然而,逃出来之后,天下之大却没有她的立锥之地。此时的她想到的第一个地方就是黄岔娘家。然而,娘家人并没有收留她,因为女儿嫁出去就似泼出去的水,一切要听从夫家的安排。张荣妮陷入了绝望之中,难道天下真的没有自己容身之地吗?娘家不收留她,夫家对她折磨,女人活着太难了!她唯一的希望就是看孩子一眼,但她不敢,踏入那个家,她就别想出来了。就在她濒临绝望之时,突然想起了自己只听说而未真正接触过的八路军。事情很巧,当时太行山第一军分区的交通站就设立在黄岔。

太行山军分区的战士开荒

就这样,张荣妮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找了去。当时的站长翟培修听了张荣妮的诉说后,对她非常的同情,并操着一口四川腔说道:“八路军中婚姻自由,你就参加八路军嘛!”当翟培修问她名字时,她刻意将最后一个“妮”删掉了,只说叫张荣。因为,她认为这个字太娇气,不适合参加八路军。就这样,张荣成了八路军的人。为了避免夫家人找麻烦,站长翟培修又把张荣介绍到了冀南第二军分区交通站。张荣参加八路军后,对她来说如获重生。为了感恩八路军,她工作积极上进,任务再难,也不怕苦,不怕累。做内勤,她是一把好手;传递情报,她又成为交通站中有名的飞毛腿。张荣出色的工作与思想觉悟的提高,让站长王悦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八路军战士

随着日军的大扫荡,当地很多交通线被破坏,交通员被俘牺牲。因此,八路军急需建立新的交通站。站长王悦想到了张荣,但一个人太危险,任务也太重,需要两个人才行。于是,王悦从军分区二十五团调来一位名叫郭永善的青年。当时,此人二十七八岁,河北人,老实本分,因家中一贫如洗,至今单身一人。王悦看中郭永善的人品,欣赏张荣的工作能力。于是,他想撮合两人在一起。然而,当他把这件事告诉张荣后,却让其想到了自己的过往,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王悦以为张荣不愿意,随安慰地说道:“这件事你要不愿意,就算了,八路军不兴包办。”张荣用手揉了揉眼,坚定地说道:“俺是八路军的人,一切听从组织的安排。”后来,张荣与郭永善单独面谈。郭永善对张荣说道:“俺家里穷。”张荣回道:“俺的事你也知道,咱谁也甭嫌弃谁。咱都是八路军的人,为抗日,一切服从组织。”

三名八路军女战士

之后三年,夫妻俩密切合作,传送重要情报。为了提高警惕,夫妻三年中没有睡一个整觉,凭着这种毅力与坚持,出色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在这期间,张荣三次落入敌人之手,心中的信念让她忍受住敌人的百般折磨,一次次从敌人的魔掌中逃生。因为,高强度的工作环境,数次受到敌人的毒打,屡屡受伤的张荣失去了生育能力。后来战争结束,张荣与丈夫郭永善回到河北老家安居立业。夫妻俩虽没孩子,但不离不弃,相濡以沫,他(她)们为自己曾经所做的事业感到骄傲。1981年,张荣的老上司翟培修退休后,进京路过内邱,并特意到河村看望了老部下。翟培修知道老两口没有后代照顾后,心中不是滋味。他时刻挂念着这件事,最终通过内邱县政府将张荣在寨门沟的孙子迁到河村落户立嗣,照顾二老。

翟培修(左一)与张荣夫妇

张荣最初的命运虽与祥林嫂相似,但因自己的抗争,终究摆脱了当时很多妇女遭受的厄运。她在绝望中寻找到希望,获得重生,坚定自己的选择,为之奋斗,实现了人生价值。因此,当她与丈夫回首为之奉献的事业时,嘴角挂着笑容,心中无怨无悔。孙子回到自己的身边,让她对过往一笑泯恩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