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诺奖刚过,2019 年诺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却被质疑学术不端。

近日,著名学术打假网站 Pubpeer 曝光了一起严重学术造假,主角就是这位 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 Gregg Semenza。

PubPeer 网站建立于 2012 年,它是一个鼓励科研人员匿名对已发表的论文进行评论的网站,相当于一个科学论坛,只要学者拥有 PubPeer 的账号,都可以对已发表过的论文进行评论,评论内容可以是批评、质疑、改进建议等。

因其网站上讨论的多半是论文中捏造或是改造数据,或是有抄袭他人论文的情形,所以也被称为学术打假网站。

该网站指出, 在 2001 年到 2018 年期间与他人合著的 38 篇论文中至少 32 篇论文涉嫌造假,其中有 29篇都是最近两周陆续公布的。

手段包括数据造假、一图多用、P 图等,甚至其得意门生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副教务长也牵涉其中。

由于在这些论文中,塞门扎都是通讯作者,因此对论文负有最终责任。

网友哗然:顶级学者也 P 图?诺贝尔奖就这??

塞门扎是何人?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于 1956 年生于纽约,在哈佛大学获得了生物学学士学位,于 1984 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医学博士学位,并在杜克大学接受了儿科专业的训练。

1999 年,他成为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并自 2003 年以来担任约翰·霍普金斯细胞工程研究所血管研究计划的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儿科、放射肿瘤学、生物化学、医学和肿瘤学。

2008 年入选美国医师协会和美国国家科学院。

2010 年获盖尔德纳国际奖。

2012 年,塞门扎入选医学研究所。

2016 年获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

2019 年与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和威廉·凯林(William G. Kaelin)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获奖原因是他们发现了细胞是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的。

可以说,诺奖的军功章,塞门扎占了一大半。

根据公开资料得知,20 世纪 90 年代初,塞门扎发现转录增强因子 HIF 的表达会随着氧浓度的改变发生相应的改变,还可以控制 EPO 的表达水平。

随后,在 1995 年,塞门扎进一步证实了 HIF-1(缺氧诱导因子 - 1)通过红细胞和血管新生介导了机体在低氧条件下的适应性反应。

2019 年,他的团队发现,HIF-1 所调控的基因能够作用于线粒体呼吸,能够指导细胞对缺氧状况的特殊反应和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所以,为了表彰其关于缺氧诱导因子1(HIF-1)的突破性发现(HIF-1是一种响应低氧水平而在细胞中打开或关闭某些基因的蛋白),他们获得了2019 年诺贝尔生物学/医学奖。

颁奖词称,该发现以及塞门扎其它的工作阐明了细胞中氧调节的分子机制。此项发现对于了解低氧水平在癌症,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和其它许多疾病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具有深远的影响。

32 篇论文涉嫌造假,仅一篇给出回应

果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那么,证据何在?

在 PubPeer 上键入关键词,不难发现其被质疑的文章接近 300 篇,其中就有十分之一来自塞门扎的团队。

时间跨度从 2001 年到 2018 年,论文发表的期刊包括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PNAS、Cell Metabolism、Oncogene、Oncotarget、Cancer Research、JCI 等著名期刊。

而被质疑的原因是认为其存在数据造假以及 P 图嫌疑。

目前仅有一篇被质疑论文得到作者回应,作者回应称“论文中无意的错误并不影响实验结论”。

以 2008 年发表在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上的题为 《Mitochondrial autophagy is an HIF-1-dependent adaptive metabolic response to hypoxia 》的文章为例,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被引用次数高达 1405 次。

首先是图片的复制粘贴痕迹明显。

质疑者首先指出其论文中的图片有多处是复制粘贴的,在这篇文章的 Fig. S6 中,存在笔刷擦除的痕迹。

而将图片放大后,右下角还出现了三个大小相同的纯白色圆点,大概率与人为修图有关。

类似的,在图片 Fig. 3B 和 Fig. 8A 中也有修图的痕迹。

其次是一图多用的问题。

质疑者指出,在 2008 年的这篇论文中,WT 组和 KO 组图片高度相似。

此外,还有一篇被质疑的 7 年前的名为《 Procollagen lysyl hydroxylase 2 is essential for hypoxia-induced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的论文,图片也存在可疑的复制粘贴问题。

这真的是惊掉了一众吃瓜群众的大牙。

顶级学者也 P 图,学术圈好乱~

真·科研以 P 图为本?

不会是被合作者坑了吧?

还有人担心这不会成为史上第一个被撤销诺贝尔奖的团队吧~

但至少现在吃瓜群众们不必担心,目前,2019 年获奖的研究项目还没有被质疑。

网友:外国的月亮不香了

学术造假这事本身不新鲜,但这事发生在诺奖得主身上就是一件大事,吃瓜群众的讨论声音自然也不会少。

知乎网友@阿诺就认为:

在生命科学界,为了发 paper 修饰数据的人,如果说是百分之百,那一定是多了;但如果说是百分之九十九,那一定是少了。注意我不是特指此次疑似翻车的诺奖得主,也不是特指中国人。我是指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医学界科学家,特别是欧美大牛圈,那是改数据的重灾区。

认证为 BioArt 生物艺术官方账号则认为此次造假行为基本实锤,并援引了 William G. Kaelin 在获得拉斯克基础医学奖之后在 Nature 上发文的文章观点:

论文需要简化结论与主题,以更稳健和可靠的数据使论文更加可信。

也有网友调侃称:外国的月亮终究是不香了。

但最终的结果如何,现在依旧未定论。对于该事件的相关后续,雷锋网也将持续保持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