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追尋先烈足跡】抗美援朝烈士後代與牡丹的寄託

看牡丹盛開,寄託無盡追思。

孫啓烈,是膠萊鎮孫家大高村一個普普通通的身邊人。按照往年的習慣,今天他要前往膠州市烈士陵園完成兩個心願。一個是祭奠爲國捐軀的革命烈士,一個是看看他的哀思寄託處——小小牡丹園。

在膠州市烈士陵園,1500多位革命烈士的墓葬和愛國之魂長眠於此,孫啓烈的父親——抗美援朝犧牲烈士,孫凌雲的遺照、遺物就陳列在這裏。

孫凌雲,1921年1月出生,1947年3月入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生前爲中國人民志願軍26軍76師政治部書記。1951年10月隨團從瀋陽出發赴朝慰問傷病員,21日,經過朝鮮陽德附近大橋時遭敵機轟炸,光榮犧牲。遺骨葬在距陽德東北約五、六公里的溫泉附近。

父親犧牲那年,孫啓烈年僅八歲,在上小學取名時,爺爺未加思索地說:“就叫啓烈吧,一輩子記着你爹是個革命烈士。”當年,母親三十歲,沒有選擇改嫁,在這個上有老下有小的殘缺家庭裏,含辛茹苦,熬過了青春年華,度過了晚年歲月。於2013年年末,帶着眷戀,帶着遺憾追尋丈夫而去。根據母親生前的遺願,孫啓烈在安葬母親時,置辦了兩口棺材,用父親的遺物代替屍骨,將父親、母親合葬在一處。圓了父母生前別離、死後重聚的夢想。

提到他的小小牡丹園,還要從孫啓烈當初找尋父親的姓名說起。“我娘說, ‘你爹,還有他的領導,他的首長,他們的名字都在那面烈士牆上,你去那裏栽上幾棵牡丹。’現在生活好了,革命成功了,他也不能喫也不能喝,咱去表示表示心意,也是孝意。”孫啓烈這樣說道。孫家祖上就喜歡牡丹,家裏一直有着長盛不衰的牡丹,全家人都對牡丹懷有特殊的感情。

每一朵牡丹盛開,寄託的都是款款的深情,孫啓烈要祭奠不僅僅是他的父親,還有父親的首長、戰友、以及所有長眠在這裏的革命先輩。

爲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爲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身在異域,魂歸故鄉,英烈之風,人天共仰,像孫凌雲這樣偉大的抗美援朝烈士們的生命,正像這盛情綻放的牡丹花一樣,繁榮似錦,延續生者之魂。

(本文據膠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提供的視頻、文字材料整理編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