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慘敗敲響了第三帝國的喪鐘,這場勝利徹底扭轉了蘇德戰場南部戰線的形式,保盧斯30萬大軍全軍覆沒之後,德軍開始大步後撤,蘇軍窮追猛打,一個多月就把將戰線推進到第聶伯河大河灣處,大有團滅頓河集團軍、B集團軍,收復東烏克蘭的可能,只因曼施坦因出人意料的哈爾科夫反擊戰而功敗垂成。

1942年11月到1943年初,朱可夫手握110萬兵力全殲保盧斯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一部,成功頂住了曼施坦因解圍部隊的反攻,堪稱教科書式的反擊作戰,在哈爾科夫的失敗則是瓦圖京大將的指揮失誤,與朱可夫無關,這毫無爭議是朱可夫的輝煌戰績。

但是,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失敗有一個繞不開的內部因素,就是同樣在中線苦戰的莫德爾拿走了大部分的戰略預備隊,他手下精銳的第9集團軍連同整個中央集團軍羣,都被蘇軍牢牢牽制住,這股力量無法南下救援保盧斯,基本宣判了第6集團軍的覆滅。

而莫德爾之所以成功要走了大部分的戰略預備隊,一方面,是因爲蘇軍的火星反攻行動攻勢過猛,不給他援兵就守不住勒熱夫突出部,這個突出部被希特勒看成是第二次進攻莫斯科的跳板,絕對不能輕易放棄;

另一方面,德國統帥部也意識到了勒熱夫突出部的戰略價值,這塊三面環敵的突出部,成功牽制了250萬蘇聯紅軍,而莫德爾手中的兵力也不過20萬人,整個中央集團軍羣也就100多萬人而已,試問如果勒熱夫守不住,這250萬蘇聯紅軍會不會去增援斯大林格勒呢?如果真是這樣保盧斯會死得更慘。

往大方向說,德軍在莫斯科對面的勒熱夫囤積重兵是非常必要的,中央集團軍羣聲勢浩大讓蘇聯最高統帥部產生了戰略誤判,他們以爲德軍會在1942年下半年繼續進攻莫斯科,從而將全國大部分的兵力都集中在了莫斯科,也就是勒熱夫突出部的正對面,放鬆了在南俄方向上的防禦,這成就了德軍藍色行動的神話,保盧斯成功攻佔斯大林格勒、李斯特也幾乎打下了高加索,從這種戰略層面考慮,堅守勒熱夫的莫德爾是光彩的,正是由於他吸引了蘇軍主力,纔給了南線德軍可乘之機。

(1942年蘇德戰場形勢圖)

意識到自己判斷失誤的斯大林、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給出了補救措施,一方面增援斯大林格勒,一方面強攻德軍中央集團軍羣,儘可能減輕高加索、斯大林格勒兩個方向的壓力,火星行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起的。

(整個1942年,蘇軍都在瘋狂反攻莫斯科正面的德軍)

火星行動是一次聲勢浩大的進攻作戰,時間是1942年11月24日—12月16日,這是蘇軍在這個方向上的第二次大規模進攻,此時正是斯大林格勒戰役最緊張的時候。但火星進攻作戰並不成功,蘇軍除了一連串上數字以外,什麼都沒有得到,德軍僅以4萬人傷亡,讓蘇軍付出26多萬人陣亡或被俘、50餘萬人受傷的巨大代價,有關朱可夫指揮能力的懷疑就源於此,

(火星行動示意圖,德軍防線不斷內凹,但一直沒有被擊破)

德軍將領評價火星行動時說:“俄國人本質上迷信蠻力,崇尚壓路機式的戰術,盲目遵循戰前部署,不懂得隨機應變”。這話說的確實沒毛病,朱可夫在之後的天王星作戰(斯大林格勒反擊戰)中明顯懂得隨機應變了,交了學費後的進步就是大。

蘇軍對勒熱夫突出部的進攻不止火星行動這一次,確切的說,從1942年1月到1943年3月末蘇軍都在進攻,共有4次大規模交戰和數不清的局部戰鬥,雙方在勒熱夫、瑟喬夫卡、大盧基等中部戰線拉鋸苦戰了一年多,埋葬了不下300萬人的生命,而最慘的一仗就是朱可夫指揮的火星行動,這一仗也成就了莫德爾防禦大師的美名。

總的來講,朱可夫在斯大林格勒反擊作戰(天王星行動)中表現突出,莫德爾耗盡戰略預備隊確實幫到了朱可夫,但如果沒有莫德爾拖住莫斯科方向的蘇聯紅軍,朱可夫或許能贏得更輕鬆,因爲他能得到的援兵遠遠超過保盧斯和曼施坦因,也就不會再有哈爾科夫的慘敗,德軍連1943年都撐不過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