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阳市坚持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十三五”规划实施,高质量推进各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经济社会呈现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城市综合实力上迈上了新台阶。

民生保障绘就市民好生活

作为全省“火车头”的贵阳市在“高一格快一步深一层”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的指导下,始终坚持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基本方略,防止已脱贫群众返贫,推动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快一步”实现。

“十三五”前四年,全市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人均GDP达81995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0.5%、44.4%,达38240元、17275元;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2%以内。

截止2019年, 全市剩余未脱贫6119户1356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全市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教育保障不断提升,贵阳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教育精准扶贫实现贫困家庭全覆盖。

医疗事业稳步推进,全市实现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和合格村医配备全覆盖,成为全国第三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人民群众安全感达到95%以上。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为民办“十件实事”全面完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65.55%,新增学位30830个。

数据助力经济提质增效

“谈大数据必谈贵州,必说贵阳”,贵阳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大数据发展的高地。数年间,贵阳市在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数据服务民生、大数据融入社会治理等方面,深耕细作、砥砺前行,在加快建成“中国数谷”的道路上屡创佳绩。

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贵阳成绩显著:贵州轮胎、詹阳动力等10家企业成为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航天电器、雅光电子等39家企业入选全省“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试点示范企业……

大数据服务民生方面,一大批大数据应用应运而生。白云区全力推进“大数据大健康”工作,依托“数治白云”指挥平台搭建的白云健康数据库,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2017年,由贵阳市政府和神州控股共同打造的“筑民生”平台上线,“筑民生”平台通过大数据互动手段实现民生需求和民生供给的精准对接,以平台为载体打通“政民互动”渠道,对接政府部门16个,合作商业企业21家,为市民提供170多项服务,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提升民生服务精准化水平。

大数据融入社会治理方面,贵阳不断加快大数据与社会治理的融合,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如2017年,贵阳社会治理云平台“社会和云”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听民意、解民忧,联动510家各级政府工作部门,会同引导近3000家社会组织以及小微社会组织作为协作机构,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每日处理群众诉求3000余件,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精细化。

此外,贵阳市还相继出台了《贵阳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若干鼓励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中共贵阳市委关于以大数据为引领加快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的意见》“1+4+1”一系列配套文件,明确提出“十大重点工程、十大开放平台、十大保障机制”,为大数据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国首个融媒体数据安全实验室投入使用······

如今,大数据已经成为引领贵阳加快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截止2019年, 贵阳市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在全国78个创新型城市中位列第25名。

爽爽贵阳生态先行

长期以来,贵阳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贵州)建设,实施“大生态”战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成效不断彰显,“爽爽贵阳”生态品牌的影响力和声誉度日益提升。

为从法治层面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贵阳市相继制定和修订了《贵阳市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贵阳市绿化条例》《贵阳市湿地公园保护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地方法规。同时,生态保护“两庭三局”司法体系迅速成立,建成“贵阳政法大数据办案系统”,建立起“司法、行政、公众”三方联动机制。

在全流域强化水环境治理方面,贵阳市开展水源地保护、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修复、劣五类河流治理等攻坚行动;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建立贵阳乌江段入河排污口初步名录;完成“河长制”制度建设,在全省率先实施河湖生态健康考核评估。

在环境保护修复方面,贵阳市已治理完成黑臭水体28处,建成海绵城市项目20个,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通过验收,城市涵养水资源能力不断提高。同时,通过治理整顿,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也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20年1月底, 全市煤矿数量从整合前的104个减少到28个,磷矿矿山数从42个减少到23个,铝土矿矿山数从88个减少到52个,砂石矿山总数从原来的488个减少到98个。

2019年,贵阳市被评选为“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2.16%,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

大开放迎来大发展

2019年8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贵阳市被列入主通道,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

在规划中,贵阳成为物流枢纽建设重点,将重点建设贵阳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大型货运场站,贵阳改貌铁路物流基地,加快贵阳至南宁铁路、研究建设重庆至贵阳铁路等一批运输干线重点项目;同时贵阳被列入枢纽经济建设重点,将围绕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提升铁路物流设施功能,积极推进公路港建设,打造一批现代物流中心,贵阳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被列入枢纽经济建设重点区域,将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高端产业体系。

借此东风,贵阳市提出,下一步要抓好陆港复兴的重大历史契机,打好开放牌、推动强实体,努力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 贵阳已形成高铁“大十字”,渝贵高铁、成贵高铁、沪昆客专等相继成功建成通车,与周边省会城市已实现或者正在建设互联互通高铁网络,西南陆路交通枢纽地位已基本形成,全面融入了全国7小时高铁经济圈。

过去一年,贵阳市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37:59。国企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受国务院通报表扬。成为全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城市、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三大主通道之一。

数据显示,贵阳市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达到4039.6亿元,增长7.4%,连续4年荣获“中国最佳表现城市”称号。

贵阳市正在挑战中把握机遇

在困难中奋力前行

经济实力增强

生态环境改善

人民生活幸福

社会正能量充足

爽爽的贵阳生机勃发

来源丨多彩贵州网

编辑丨姚自雨

编审丨刘敏#贵阳市#大数据#民生收藏

截止2019年, 全市剩余未脱贫6119户1356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全市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教育保障不断提升,贵阳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教育精准扶贫实现贫困家庭全覆盖。

医疗事业稳步推进,全市实现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和合格村医配备全覆盖,成为全国第三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人民群众安全感达到95%以上。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为民办“十件实事”全面完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65.55%,新增学位30830个。

数据助力经济提质增效

“谈大数据必谈贵州,必说贵阳”,贵阳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大数据发展的高地。数年间,贵阳市在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数据服务民生、大数据融入社会治理等方面,深耕细作、砥砺前行,在加快建成“中国数谷”的道路上屡创佳绩。

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贵阳成绩显著:贵州轮胎、詹阳动力等10家企业成为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航天电器、雅光电子等39家企业入选全省“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试点示范企业……

大数据服务民生方面,一大批大数据应用应运而生。白云区全力推进“大数据大健康”工作,依托“数治白云”指挥平台搭建的白云健康数据库,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2017年,由贵阳市政府和神州控股共同打造的“筑民生”平台上线,“筑民生”平台通过大数据互动手段实现民生需求和民生供给的精准对接,以平台为载体打通“政民互动”渠道,对接政府部门16个,合作商业企业21家,为市民提供170多项服务,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提升民生服务精准化水平。

大数据融入社会治理方面,贵阳不断加快大数据与社会治理的融合,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如2017年,贵阳社会治理云平台“社会和云”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听民意、解民忧,联动510家各级政府工作部门,会同引导近3000家社会组织以及小微社会组织作为协作机构,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每日处理群众诉求3000余件,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精细化。

此外,贵阳市还相继出台了《贵阳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若干鼓励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中共贵阳市委关于以大数据为引领加快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的意见》“1+4+1”一系列配套文件,明确提出“十大重点工程、十大开放平台、十大保障机制”,为大数据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国首个融媒体数据安全实验室投入使用······

如今,大数据已经成为引领贵阳加快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截止2019年, 贵阳市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在全国78个创新型城市中位列第25名。

爽爽贵阳生态先行

长期以来,贵阳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贵州)建设,实施“大生态”战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成效不断彰显,“爽爽贵阳”生态品牌的影响力和声誉度日益提升。

为从法治层面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贵阳市相继制定和修订了《贵阳市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贵阳市绿化条例》《贵阳市湿地公园保护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地方法规。同时,生态保护“两庭三局”司法体系迅速成立,建成“贵阳政法大数据办案系统”,建立起“司法、行政、公众”三方联动机制。

在全流域强化水环境治理方面,贵阳市开展水源地保护、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修复、劣五类河流治理等攻坚行动;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建立贵阳乌江段入河排污口初步名录;完成“河长制”制度建设,在全省率先实施河湖生态健康考核评估。

在环境保护修复方面,贵阳市已治理完成黑臭水体28处,建成海绵城市项目20个,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通过验收,城市涵养水资源能力不断提高。同时,通过治理整顿,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也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20年1月底, 全市煤矿数量从整合前的104个减少到28个,磷矿矿山数从42个减少到23个,铝土矿矿山数从88个减少到52个,砂石矿山总数从原来的488个减少到98个。

2019年,贵阳市被评选为“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2.16%,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

大开放迎来大发展

2019年8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贵阳市被列入主通道,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

在规划中,贵阳成为物流枢纽建设重点,将重点建设贵阳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大型货运场站,贵阳改貌铁路物流基地,加快贵阳至南宁铁路、研究建设重庆至贵阳铁路等一批运输干线重点项目;同时贵阳被列入枢纽经济建设重点,将围绕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提升铁路物流设施功能,积极推进公路港建设,打造一批现代物流中心,贵阳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被列入枢纽经济建设重点区域,将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高端产业体系。

借此东风,贵阳市提出,下一步要抓好陆港复兴的重大历史契机,打好开放牌、推动强实体,努力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 贵阳已形成高铁“大十字”,渝贵高铁、成贵高铁、沪昆客专等相继成功建成通车,与周边省会城市已实现或者正在建设互联互通高铁网络,西南陆路交通枢纽地位已基本形成,全面融入了全国7小时高铁经济圈。

过去一年,贵阳市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37:59。国企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受国务院通报表扬。成为全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城市、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三大主通道之一。

数据显示,贵阳市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达到4039.6亿元,增长7.4%,连续4年荣获“中国最佳表现城市”称号。

贵阳市正在挑战中把握机遇

在困难中奋力前行

经济实力增强

生态环境改善

人民生活幸福

社会正能量充足

爽爽的贵阳生机勃发

来源丨多彩贵州网

编辑丨姚自雨

编审丨刘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