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金马奖现场。

台下高朋满座,提名金马影帝的共有五位男演员,其中三位早已功成名就:张学友、梁家辉、许冠文。和他们一起同场竞争的,便是范伟。

在颁奖之前,似乎很少会有人觉得范伟有“影帝相”。

但是,凭借《不成问题的问题》,范伟获得了当年金马影帝,当时许多媒体用的词是“爆冷”。

半路出道、相声起家、成名于小品,这是大众对范伟最直接的印象。

但是,如果因为这个来说范伟是演电影的新手、门外汉,那并不合适。

除了在小品舞台上塑造的经典形象,在影视剧中,范伟饰演的配角往往是最出彩的。

《天下无贼》中,他是要抢刘德华“IQ卡”的劫匪;

《马大帅》中,他是虚张声势得有些可爱的辽西北第一狠人;

《耳朵大有福》中,他是挣扎在贫困线的下岗工人;

《求求你表扬我》中,他是对“幸福”是什么有独到见解的民工;

《私人定制》中,他是拒腐蚀而不沾的“老干部”。

脑袋大、脖子粗,是范伟先天的招牌,不过,他的幽默或者感人,从来不依靠夸张的肢体动作、挤眉弄眼的表情或者歇斯底里的呼喊。

范伟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可以心平气和的表演,无论是悲还是喜,在各种环境下,范伟的表演总能够把持节奏,不急不躁、不紧不慢,不声不响地就赢得满堂彩。

在生活中,范伟却是另外一副样子,在接受央视采访的时候,他说自己生活当中不是特别幽默,是一个挺认真的人。

公众视野之外的范伟,则稍微有些拘谨,不爱凑热闹,最怕和别人聚会吃饭,因为不会喝酒,王志文常取笑他,还给他取了个外号——范小抿。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刚刚过去的国庆档中,最好哭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范伟参演的单元《最后一课》。

移民到瑞士的范老师因为脑梗塞引发了老年痴呆,他的记忆停留在当年到望溪村支教的岁月里,所思所想也都是那个时候的事情。

为了帮助父亲完成大脑中的拼图,范老师的儿子联系到了望溪村的人,希望能够还原1992年父亲支教最后一课的原貌。

二十多年过去,当年贫穷落后的望溪村早已换了新颜,村民们也都过上富足的生活,想要还原成1992年的样子谈何容易。不过在大伙的努力下,还是几乎完美地复刻了当年最后一课的场景。

因此,《最后一课》是在1992年和当前阶段两个时间点交替,记忆与时间的重叠变换的核心便是范老师。

当他回到久别的望溪村,看到假冒自己父亲当校工的雷佳音时,开口便道:“我觉得你有点不对劲”,众人不禁心惊,难道一开始就要穿帮了?

不成想范老师接着说,你头变大了。尽管雷佳音的“大头梗”早已耳熟能详,但是还是依旧那么好笑。

范老师顶着一头白发在讲台上关心每一个学生,躲在墙后面偷看的大人们早已湿了眼眶。此时镜头一转,范老师又变成了年轻模样,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对学生的爱,前后的对比令人鼻酸。

尽管还原得非常相像,但是一个孩子把手机带进了课堂,铃声打破了最后一课的平静,同时也打断了范老师大脑中的拼图,他茫然地走出教室,身边的一切让他觉得很陌生。

记忆回到了二十年前,他冒着雨为学生寻找颜料,一路小跑回到家,拿到了颜料就往回走,担心颜料被雨淋湿,他小心翼翼地用蒲扇遮盖着。

中途范老师不慎摔倒,颜料洒满了小河,他下意识的反应是努力捞起河里的颜料,站在对面的是那些还懵懵懂懂的学生们。

时空再次变换,范老师按照残存的记忆,寻找当年走过的路,他在前面走着,跟在后面的不是孩子,而是长大后出息的他们。

故事的最后,范老师来到了一座色彩斑斓的建筑前,当年之后黑色笔却勾勒出彩色校园的小男孩变成了设计师,用自己的才华实现了当年的梦想。

连亲生儿子都忘记的范老师,却一眼认出了面前这个人,就是当年课堂上可爱又有些倔强的小男孩,对他说:“姜小峰,你的画我看懂了。”

范老师的背后,正是中国千千万万支教教师的真实写照,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三尺讲台就是他们的信仰,将满腔热情都倾注于对学生的爱。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去发声、去改变,改变了学生的命运,改变了山村的面貌。

《最后一课》是一部笑点泪点同在,广度深度兼有的好电影,将一位支教老师的奉献、一群人命运的改变、一个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展现出来,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范伟精彩的诠释。

让我们再次回到2016年金马奖颁奖仪式上,站在领奖台的范伟拘谨地扯了扯衣角,激动地说了19个谢谢,他说:“这是一部容易被忽略的电影,拍得很淡,演得也很淡,特别感谢评审有耐心看到它的一点妙处……”

当今的影视圈,许多小品演员、相声演员都投身到了影视作品的怀抱,凭借喜剧天赋和爆发力,大多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而范伟的可贵之处在于,用心揣摩角色,他的表演,就像工笔素描一样,往往是寥寥几笔,就能够将角色的形神勾勒得呼之欲出。

拥有这样“天赋”的演员范伟,一定可以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解读经典影视,透过光影品味人生,这里是晋哥说电影,期待你的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