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研发平台、开展技术小试中试服务、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经过4年的发展,华中科技大学与市政府联合共建的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开创了高校促进地方经济和创新发展新模式。

“鄂州工研院主要承接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在鄂州本地实现产业转化。从2016年至今,我们共引进科研项目64个,成功孵化高科技企业30余家,这些项目都落户在梧桐湖区域。”昨日,鄂州工研院项目部主管于丹丹说。

“活”是企业最大的特点,工研院便在“活”上做足文章。“我们为项目团队和初创科技企业提供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的全流程服务,不仅提供知识产权梳理和规划、小试中试平台,还提供项目资金支持和天使投融资服务等。”于丹丹介绍,从实验室研发出科技成果到实现产业化量产,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试就是一个必经阶段。不过,高校实验室往往不具备中试的基本条件,很多企业也认为中试是一桩性价比很低的“买卖”,不仅要拿出原本赚钱的设备和生产线,还有可能遭遇失败。项目入驻工研院进行产业化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据了解,鄂州工研院以新能源、生物技术、光电信息、医疗器械、国防军工等领域为合作重点,通过建立研发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完成小试、中试阶段的设计和开发,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打造差异化、具有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科技创新高地。

“如果我们在学校做开发,就缺少渠道对接外部的投资机构,但工研院可以为我们提供这个平台,这对产业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刘迎宾是一名在读研究生,入驻工研院两年,潜心研究基于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的产品及应用开发项目,主要研究方向是激光视觉以及可视化,适用于VR项目的开发、汽车自动驾驶等。

依托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完备的孵化平台,鄂州工研院正筹备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来自鄂州工研院的数据显示,目前工研院孵化企业获得“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高新技术企业4家、鄂州市“333”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6个、鄂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1个。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蔡亚文

【来源:鄂州发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