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爆发后。双方均在2个仅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投入重兵展开激战,战况一度陷入僵局。为了吸引上甘岭附近敌军的注意力,并且将其牢牢地牵制在原来的阵地上,使其不得抽兵向上甘岭方向增援,协助15军抗击敌军的大规模攻势,一线我军的各友邻部队均向当面之敌发起了牵制性攻击。

▲上甘岭战役后我军在主峰阵地上合影

我志愿军29师85团阵地对面是美7师17团,该团的5连有1个加强排驻守在柏德里以东的一处无名高地上,这是敌前沿阵地最突出的一个支撑点,与我军的399.8高地形成对峙。由于这里地形异常凶险,山高路陡,极难攀爬,不利于小部队活动,因此守敌较为麻痹,工事与附属的障碍物的设置非常简陋。仅有3个大的地堡与部分单人掩体,交通壕没有顶盖,完全暴露,且只有一道铁丝网,雷区明显没有覆盖整个前沿阵地。

▲夜间渗透是我军的拿手好戏

为了支援上甘岭方向的战斗,85团决心以团侦察排袭击无名高地并歼灭守军。10月18日起,85团侦察排连续2个晚上组织约20人经我军的399.8高地摸至柏德里的无名高地山脚下,对敌情和地形进行了仔细勘察,查明了美军的工事和障碍物的部署情况和位置。

▲我军突破敌军防线

随后侦察排在战前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部署,从排里抽调了28名精悍的战士,组成4个战斗小组,包括2个突击组、1个火力组和1个支援组。突击组担负主要突击任务,攻击敌军的地堡,伺机捕俘;火力组以火力掩护突击组,并压制敌军的火力,支援组则视情况及时支援突击组及掩护部队退出战斗。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排里对几种可能在战斗中发生的情况都做了充分的考虑,并且一一给出了处置的方案,甚至包括了万一在接敌过程中遭遇敌人伏击,偷袭被敌人发现等极端情况下的打法,从思想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坑道口坚守的机枪手

1952年10月21日,这是个阴雨天,能见度不好,极大地限制了敌空军和炮兵观察员的观测。见时机成熟,侦察排立即按照战前拟定的方案,秘密进入前沿阵地,等待天黑。18时30分许,眼看着天色已黑,28名勇士从我军阵地出发开始接敌。

经过近2个小时的穿插,部队于20时10分抵达攻击发起位置,随后开始悄悄地向敌军防御阵地摸去。美军完全没想到我军会在此时偷袭,毫无防备,只有1个游动哨机械地沿着固定的巡逻路线往来巡逻。

▲上甘岭的山头被双方的炮火打的寸草不生

我突击组避开了敌哨兵,直扑敌军的大地堡,一直冲到距离地堡只有3米的地方,美军仍未察觉,但可惜的是在准备动手捕俘时,惊动了敌人,我军一战士眼明手快立即向地堡里投了一枚手雷,强烈的爆炸将里面的美军全数炸死。

这时另外1个小组也摸到了另外2个地堡跟前,被惊动的美军仓皇起身扑向重机枪开始射击,但还没打几发子弹,我军的手雷就接二连三地投入地堡之中,守军被我军全部炸死。

在听到爆炸声后,敌军哨兵急速返回查看情况,但被一名战士开枪击伤,我军随后带着这个俘虏迅速地撤出了战斗。

▲我军机枪手坚持战斗

这次战斗前后只持续6分钟,我军仅消耗6枚手雷就全歼美军1个排38人,缴获轻重机枪各2挺,半自动步枪1支,弹药一部分,我无一伤亡。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抓回的俘虏因为伤势过重,未能抢救过来,死在半路上。

参考资料

《上甘岭战役资料选编第12册》pp83-84

《抗美援朝战争史》

编辑/周洪新

更多当代历史相关事实,以及观点评论请关注看北朝,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共同谈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