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太空主題的電影和電視劇中,大家可能見過宇航員執行任務的樣子,或是從宇宙傳回的照片中,也能看到登月、國際太空站等場景的樣子。那麼,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到底是什麼樣一種體驗呢?想不想體驗一下宇航員在微重力環境中移動,查看腳下地球的樣子?

想要讓觀衆以第一人稱去感受宇航員的一天,自然要採用更清晰、甚至更立體的記錄方式,於是有這麼一羣人向國際空間站發射了多個專業VR相機,希望用全景拍攝的方式記錄下太空漫步、俯瞰地球等“太空日常”。

Felix&Pual工作室與《時代週刊》

早在去年初的時候,《時代週刊》就與VR內容工作室Felix&Paul合作向國際太空站發射了多臺VR相機,目的是爲了拍攝一部名爲《Space Explorers:The ISS Experience》的VR紀錄片,希望首次以VR形式記錄下宇航員的太空漫步。

《The ISS Experience》執行製片Jonahtan Woods表示:將VR相機發射到太空是經歷5年的努力,它將拍攝到立體逼真的太空漫步畫面,向更多人展示只有228人真正體驗過的太空行走。

據瞭解,該團隊發射的VR相機系統(被稱爲Space Camera)採用特殊設計,可在空間站的微重力環境中運行,而且團隊還預先與NASA合作確定了相機的理想擺放位置,宇航員只需將相機放到特定位置並開啓即可進行拍攝,預計最長可連續記錄184小時視頻畫面。

細節方面,Space Camera型號採用Z-Cam V1 Pro,配備9顆4K攝像頭,可通過360°全景拼接,輸出和渲染爲8K畫質。考慮到在太空站外面拍攝的溫度(在121℃到-156℃之間波動),還與航天技術公司Nanoracks合作爲Space Camera開發了專門的保護裝置和機械臂,不僅可以保護相機應對多變的氣溫,還能抵抗每天16次日出日落造成的強烈日暈對鏡頭的損害,防止紫外線、帶電粒子、等離子、表面電荷、電弧放電等因素造成的輻射,抵禦微流星體和軌道碎片。

在戶外進行拍攝時,宇航員可利用17.6米長的Canadarm 2機械臂,在空間站內遠程拍攝外太空行走的其他宇航員。

可用於外太空的VR相機設備,可抵禦惡劣環境,最長可錄製15小時

經過大約9個月的拍攝,《The ISS Experience》預計將於10月22日登陸Oculus商店,之後還將在手機端上線,甚至在部分天文館放映。

Vuze與《國家地理》

其實早在2017年的時候,《國家地理》就與全景相機廠商Vuze合作,向國際太空站發射VR相機,用於拍攝名爲《One Strange Rock》的系列紀錄片。據悉,該片記錄了歐洲太空局宇航員Paolo Nespoli在國際空間站上的日常,帶觀衆一覽空間站的全貌。

當時所採用的VR相機配備4顆攝像頭,可拍攝4K分辨率的超高清視頻。整個紀錄片類似於Vlog的形式,由Nespoli導演和拍攝,耗時約100星期。

據悉,Nespoli拍攝的VR紀錄片可能是第一部在太空中完成的3D VR作品,不過與《The ISS Experience》相比,更像是第一人稱博客,而且使用的設備也更簡單便攜一些。可以看出,這些年來在太空中拍攝VR影片逐漸從簡易的模式,升級爲可以在戶外拍攝的另一種拍攝形式。

SpaceVR項目

比上面兩個VR項目更早的,是在2015年就啓動的SpaceVR地球環拍項目。據悉,這是由企業家Ryan Holmes和太空工程師Isaac DeSouza發起的一項衆籌項目,計劃於2021年中期通過SpaceX向地球近地軌道發射VR相機,帶領更多人領略從外太空俯瞰地球的樣子。聽起來,與上述兩個項目相比,SpaceVR更加大膽和前衛。

Holmes和DeSouza甚至還組建團隊,專門打造一款VR相機:Overview One,它將成爲世界上首個高清、高刷新率VR衛星。它的體積足夠小,還會配備放熱罩,在完成拍攝後可直接發送回地球。

爲了提升VR影片的沉浸感,SpaceVR還在美國、荷蘭、香港設立多家線下體驗店,提供水上飄浮+VR的放鬆體驗,門票大約100美元一次。

考慮到SpaceX推出的地球軌道飛行之旅票價高達5500萬美元,或許在家中直接通過VR觀看地球會更接地氣。不過,SpaceVR項目距離400萬美元的衆籌目標還差75%,能否在2021年中期之前達成目標還是一個不確定的問題。

總之,就像此前的VR珠峯直播、VR旅遊等多個案例,都可以看出VR在視頻、電影、直播等領域找到更多應用。與普通平面的4K、8K拍攝相比,VR視頻更立體、更沉浸,觀衆也更有代入感,隨着頭顯、相機等硬件技術不斷提升,也會有更多人可以通過VR來了解太空的樣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