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敬之妻,即贾珍惜春兄妹之母,《红楼梦》全书没有提到她一个字,不提她,这个人当然也是客观存在的,不但存在还是非常重要的。

宁国府是贾氏长房,第三代长孙贾敷八岁就死了,排行第二的贾敬就成了宁国府第三代唯一的继承人,他是贾氏宗族的族长,袭宁国公爵位,家族武荫之家,贾敬却学养深厚,因为他后来考取了进士。其实他根本不需要努力就有爵位和地位,他进取功名只能有一个解释,贾敬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他是一个极为上进和具有家族担当的人。整个贾族,贾敬是熠熠生辉般的存在,不学无术的贾赦、平庸的贾政都是无法和大哥比肩。

能与宁国府联姻,能嫁给贾敬,当然是门当户对的千金小姐才可以。比如荣国府的二房尚能联姻金陵王家,所以,贾敬之妻的出身一定是高门,这一点无需怀疑。

贾敬的这位夫人早年生下贾珍,许多年之后,她又产育了惜春,《红楼梦》一开篇惜春尚是一个女童,至少比六七岁的黛玉还小两三岁,而这时贾蓉都已经成婚了,所以,惜春比她的侄子贾蓉还要小超过十岁。古人十几岁就成婚生子,到四五十岁有人也还在产育,所以贾珍和惜春如此巨大的年龄差,虽说在古人也不算是什么稀罕事,但仍然会给人许多的遐想空间,比如为什么会有如此久的空窗期?

贾敬的履历更是蹊跷了,早年的贾敬无比上进,突然抛却了家业和个人名位去修道了,这样巨大的反差不合常理,尤其是他和幼女惜春的关系更加令人狐疑,未嫁女子从父,这是封建社会对女子三从四德的一个基本要求,小说介绍她不提父亲,只说她是贾珍的胞妹,别说贾赦还活着,就算是死了,也得这么介绍,就比如薛宝钗的父亲不在了,介绍宝钗不能说这是薛蟠之妹,只能说这是薛公之女,这是基本礼制的要求。事出反常必有妖,介绍惜春刻意避开贾敬,这里面当然有大问题。

贾敬修道,但是年终祭祖他是回家的,大约要在家住上半个月,他只参加两个活动,一是祭祖,二是给家族最年长的贾母史太君行家礼,除此不参与任何的活动,只在净室独坐,不和任何人往来。令人无法理解的是,一年一次的回家,贾敬好像根本就没有惜春这个女儿一样。父女两人没有任何往来互动,连同框也没有。

更诡异的,贾敬死了,凡族人至少灵前磕个头,可是我们至始至终不见惜春入宁府或去铁槛寺,是曹雪芹避而不写吗?不是,得知贾敬死讯,尚在皇陵的贾族中人急急赶回,贾琏算是回来的比较早的,他回来,荣府在家的所有女眷都在正厅迎接他,这个迎接的人群中,三春一个不少全在。迎接堂哥惜春不缺席,却不去父亲的灵前,这能解释得通吗?尤二姐尤三姐和贾敬没有一丁点的血缘关系,尚都在守灵。所以这些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只有一个解释是通的,那就是惜春根本不是贾敬的女儿,她是贾敬妻子和别的男人的孩子,而且这个男人还是家族中人,否则惜春根本不可能存活下来,何况还要忝居四小姐之位。如此也就解释通了贾敬为什么大改性情以至出家,而家族中人没有一人嚼他的舌头,也能解释通他和惜春毫无交集,甚至贾母在他的灵前悲痛大哭也都能理解了。

曹雪芹在小说里表达了一个家族延续规律,就是三世而衰五世而绝,贾敬是第三代最年长的兄长,他不但没有衰,且做出了最好的表率,他考中进士,成功地带领家族实现了从武到文的转型。贾府不但是国家定鼎的功臣,也要做治国的能臣了。贾府不但不衰,还要再次腾飞,实现家族政治的第二次鼎盛。

可惜,贾敬之妻做出了那个时代最让人不可原谅之事,她与家族里一男子有染,竟然还怀孕了,贾敬原本有权利处置她的,但贾敬毕竟读书人,不比武夫,他允许妻子生下这个家族血脉,但是他无法面对这样的事实,他今后又将何以担当族长之任?如何为官如何做人呢?他选择出家,一是彻底的回避和消极,也是自我疗伤的具体体现。贾敬出家,家族中剩下的男人如贾赦、贾政、贾珍、贾琏们,一个比一个不成器,没有一个能担得起家族责任的,更不要说实现二次发达了。贾敬的出家,是贾族衰落的开始,贾族注定要急速衰落了。导致这一切的,贾敬的妻子当然罪孽深重,说她一手毁掉家族前途也不为过。

古人婚嫁都是极为重大的事,尤其是丧礼,宁国府曾有过两场规模浩大的丧礼,前有秦可卿、后有贾敬,在秦可卿的丧礼上,曹雪芹列出了一个长长的吊唁名单,可以说这是贾府社会关系的一次大聚会,这里面没有贾敬妻子娘家的任何消息。今天的人们恐怕无所谓,但是在古人,家族长房女主人的娘家是重要异常的亲戚,两场丧礼都不见,可见贾敬之妻的娘家人应该没有来。为什么没有来呢?自家姑娘做出了这等丑事,是会令娘家蒙羞的,自然无法面对贾府这个亲家。

贾敬之妻是怎么死的,同样需要读者的猜测,她高龄产女,既有可能难产而死,也有可能自杀而亡。屏山倾向于第二种猜测,为什么呢?《红楼梦》是一出悲剧,非正常死亡是众多红楼人物死亡的方式,贾府的第一大丑闻女主角若是自杀,也算是全了她大家小姐的颜面。只是留下尚在襁褓里的婴儿,也就是惜春,成为宁国府“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的一个悲伤的注脚。

参考原著:甲戌、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红楼梦》

图片来源:清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