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剛

2004年4月,1946年出生的當代作家姜戎推出5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狼圖騰》後,很快成爲暢銷書,從此,他一炮走紅,名利雙收。該小說主要講述了上世紀60——70年代遊牧人與草原狼之間愛恨情仇的故事,從側面加深了讀者對狼的瞭解。

正是這部《狼圖騰》小說,以及同名電影的傳播,讓“狼性文化”變得衆人皆知,在後來,狼性文化被社會各行各業人士所推崇,廣泛應用在文化、經濟、商業、政治、軍事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何爲狼性文化?狼性文化實際上是根據狼在狩獵過程中,以及日常生活裏,表現出來的獨特的行爲和作風,通過擬人化、人格化的方式,進行概括後得出。

簡單來說,狼性文化符合以下六個特徵。

其一,追求齊心協力的團隊精神。

其二,主張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其三,發揚唯命是從的服從精神。

,倡導克己奉公的奉獻精神。

發揮頭狼的帶頭作用,充分激發每個成員的積極性和執行力。

,要求每個成員要有堅韌頑強的意志。

狼這個動物野性十足,殘暴貪婪,留給普通大衆的印象極差,帶“狼”字的成語,比如,狼子野心、狼吞虎嚥、狼狽爲奸、如狼似虎、聲名狼藉、豺狼當道,等等,幾乎沒有褒義詞,這就註定狼這個動物不討人喜歡,口碑極差。

但在遊牧民族的文化裏,狼代表着殺戮,被看作是勇敢和睿智的象徵,被當作圖騰崇拜的對象被膜拜。

鑑於狼有這些特點,所以,在戰爭中,狼性文化能發揮出天然優勢,甚至成爲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

因爲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戰爭中,只有強者、勇者、智者,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而這些,在狼身上都具備,戰爭無限放大了狼性文化的優點。

狼性文化除過在戰爭中被廣泛應用之外,在商界和企業界也運用得很多,這跟“商場如戰場”,商界的競爭性非常殘酷有很大關係。

但是,商界和企業界在引進狼性文化後,似乎並不怎麼成功,由此,引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狼性文化爲何在中國的文化語境裏行不通呢?

衆所周知,中華民族最初是依靠“農耕文明”發展起來,農耕文明不需要“強盜精神”,崇尚天人合一、自力更生、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在這種生活方式的薰染下,逐漸形成了含蓄、內斂、溫和、隱忍、包容的民族性格,這種民族性格跟農耕文明相得益彰,促使農耕文明在中國能延續數千年之久而不衰落。

在農耕文明的文化土壤裏逐漸形成的“儒家思想”,是對農耕文明最精準的詮釋。

儒家思想倡導“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這些文化理念跟所謂的狼性文化,在許多地方顯得格格不入,這是狼性文化在中國行不通的最直接原因。

在狼羣裏,有約定俗成的潛規則。頭狼是狼羣中地位最高的狼,是整個狼羣的指揮者和領導者,擁有絕對權威,當頭狼帶領一羣狼狩獵成功後,頭狼會第一個走上去享用獵物,並且享用獵物最好的部位。在頭狼進食的過程中,其它狼都要退後等待,哪怕獵物十分誘人,非常眼饞,也不能上前去跟頭狼搶食。

當頭狼喫飽後,其它狼纔可以依次進食,地位最低的狼只能在最後進食。

不管怎麼說,在一羣狼裏邊,雖然有潛規則,但相對比較公平,任何狼多多少少都可以喫到食物,不會被餓死。一些病狼、老狼、受傷之狼,雖然很難再給團隊出工出力,但它們不會被團隊拋棄,團隊其它成員會供養它,直到它健康爲止。

任何情況下,羣狼都奉行“平均主義”。因爲平均主義,羣狼對狼羣的忠誠度很高,自我的歸屬感也很高,這是狼羣在漫長而嚴酷的大自然的優勝劣汰中,依然很強大的關鍵所在。

然而,當一些企業推行狼性文化後,效果並不理想,甚至引起員工的怨聲載道。

以我之見,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企業老闆的格局不夠大,缺乏海納百川的胸懷,以及長遠眼光,不捨得給員工分享企業利潤。

許多企業奉行“要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喫草”的原則,僅僅把員工當作幹活的工具,只知道想方設法壓榨員工,要求員工拼命幹活,卻從來不會設身處地爲員工着想,長期下去,員工掙不到錢,看不到希望,找不到歸屬感和幸福感,就只好離開。

這樣的企業,不要說在中國,即使在全世界也難以存活下去。

哲學上有一個名詞叫“以人爲本”,在商界同樣很適用。唯有那些尊重員工,懂得爲員工分享利潤的企業,員工才願意跟着老闆出生入死,對企業始終保持很高的忠誠度,把自己當作企業的主人,共同發展和壯大企業。

第二,管理方式不夠人性化,讓企業陷入“失道者寡助”的境地,口碑越來越差。

前年,某個房地產企業,爲了發揚所謂的企業狼性文化,制定了一項十分奇葩的管理制度:在一定期限內,銷售業績第一的員工可以在銷售業績最後一名員工的臉上扇耳光。

按照企業的說法,這樣做是給業績最後一名員工的懲罰和教訓,好讓他長記性,知恥而後勇。

這是多麼無賴的藉口。

人的本性都有“將心比心”的意識和做法,面對如此奇葩管理制度,如此暴戾的企業文化,怎麼能凝注人心呢?又怎麼能讓員工發自內心地給企業鞠躬盡瘁呢?

肯定不會。也會讓員工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起來,讓企業一盤散沙,在行業的口碑會越來越差,越來越難以招聘到滿意的員工,最終,讓企業走向“失道者寡助”的境地。

這樣的企業,已經踐踏了員工的人格尊嚴,並涉嫌侮辱罪,雖然在短時間內能對企業的業績有所提高,但絕不是長久之計。

優秀的企業,除過盈利之外,還肩負着傳播優秀民族文化,發揚人道精神的責任。

國外許多大集團公司裏的員工善始善終,可以一輩子在企業裏工作直至退休,這不得不值得我們深思。

相關文章